前言: 世界卫生组织曾称,皮肤病将是21世纪人类历史上发病率最高、致残率最高、传染性最强的一类疾病。相关报告称,近年来,我国皮肤病发病率逐年上升,皮肤病用药市场规模近亿。 本文结合皮肤病及用药的相关文献资料,力图为大众提供较全面、较简洁、较通俗的皮肤病用药指引。 一、糖皮质激素相关皮肤病 ◆什么是糖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对机体的发育、生长、代谢以及免疫功能等起着重要调节作用,是机体应激反应最重要的调节激素,也是临床上使用最为广泛而有效的抗炎和免疫抑制剂。有学者对皮肤科张门诊处方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占整个皮肤病外用药物的近40%[1]。 ◆疾病分类有哪些? ①皮炎:泛指由各种内、外部感染或非感染性因素导致的皮肤炎症。现在多数的观点认为皮炎泛指皮肤的炎症,如接触性致敏、皮肤感染等,而湿疹专指某些非感染性炎症,同时将发病机制或临床特征相对明确者称为“某某皮炎”,而病因暂时不明确者笼统的诊断为“湿疹”。国际疾病分类(ICD)-10在皮炎与湿疹的章节中,包括有接触性皮炎(过敏性皮炎)、特应性皮炎、神经性皮炎等20多种疾病。 ②自身免疫性疾病:指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疾病。包括结缔组织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类风湿关节炎等)、大疱性皮肤病等。 ③其他:银屑病(牛皮癣)、皮肤瘙痒、过敏等。 ◆相关药品如何查找? 药智数据库→药物ATC编码查询系统→皮肤病用糖皮质激素(ATC编码:D07) ◆拓展知识: 皮炎平分两种,绿色装为糠酸莫米松,红色装为复方醋酸地塞米松。 二、感染和肿瘤相关皮肤病 ◆什么是感染和肿瘤? 感染:指病原微生物(细菌、真菌、病毒等)和寄生虫等病原体侵入人体所引起的局部组织和全身性炎症反应。 肿瘤:指机体在各种致瘤因子作用下,局部组织细胞增生所形成的新生物。一般人们所说的“癌症”习惯上泛指所有恶性肿瘤。 ◆相关药品如何查找? 药智数据→药物ATC编码查询系统→皮肤病用抗真菌药(ATC编码:D01)/皮肤用抗生素和化疗药(ATC编码:D06)/消毒防腐剂(ATC编码:D08) ◆相关药品如何分类? ①抗生素:指对一些特异病原体(细菌、真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寄生虫)和癌细胞有杀灭或抑制作用的微生物产物。此外,人工合成或半合成的微生物产物仿制品也称为抗生素。由于最初发现的一些抗生素主要对细菌有杀灭作用,所以一度将抗生素称为抗菌素。 ②化疗药:狭义指肿瘤的化学治疗药物,广义指肿瘤、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和病原体所致疾病的化学治疗药物。 ③消毒防腐剂:指能杀灭或抑制传播媒介上的微生物的制剂,不同于抗生素,一般仅可用于机体表面,以此预防微生物感染。 ◆知识拓展: 坏死性软组织感染是危及生命的侵袭性软组织感染,具有坏死组分,涉及软组织间隔室的任何或所有层,从浅表真皮和皮下组织到更深的筋膜和肌肉。 三、痤疮 ◆什么是痤疮? 痤疮,是一种好发于青春期并主要累及面部的毛囊皮脂腺单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皮脂腺大量分泌脂质被认为是痤疮发生的前提条件;雄激素是导致皮脂腺增生和脂质大量分泌的主要诱发因素;痤疮丙酸杆菌等毛囊微生物通过天然免疫和获得性免疫参与了痤疮的发生发展;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异常、炎症与免疫反应是痤疮的主要病理特征。 ◆相关药品如何查找? 药智数据→药物ATC编码查询系统→抗痤疮药(ATC编码:D10) ◆拓展知识: ①维A酸类药物还包括第三代药物,阿达帕林和他扎罗汀。阿达帕林具有更好的耐受性,通常也作为一线选择。 ②痤疮维持治疗可外用维A酸±过氧化苯甲酰。 ③女性痤疮可选择口服抗雄激素药物,如雌激素与孕激素、螺内酯、胰岛素增敏剂等。 四、其他 1.伤口和溃疡 用药(ATC编码:D10):结瘢药(鳕鱼肝油、泛酸钙等)和蛋白水解酶类。 2.皮肤瘙痒 用药(ATC编码:D04):局部抗组胺药(苯海拉明、异丙嗪等);局部麻醉药(利多卡因、丙胺卡因等);中药冷却剂(薄荷醇、樟脑等);糖皮质激素等。 3.银屑病 用药(ATC编码:D04):糖皮质激素;维生素D3类似物(卡泊三醇、他卡西醇等);焦油类;地蒽酚;补骨脂素类(三甲沙林、甲氧沙林);维A酸类等。 参考文献 [1]刘维海,等.皮肤病外用药处方分析及合理用药研究.中国药业,,25(18):80-82. [2]张建中.糖皮质激素的分类及其在皮肤科的应用.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32(3):-. [3]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皮肤影像学组.感染性和寄生虫性皮肤病的皮肤镜诊断专家共识.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33(1):1-6. [4]王永进,等.皮肤及软组织感染临床诊治进展.临床误诊误治,,29(2):-. [5]何礼贤,等.国家抗微生物治疗指南(第2版)[M].人民卫生出版社,北京,. [6]中国体癣和股癣诊疗指南工作组.中国体癣和股癣诊疗指南(修订版),,14(1):1-3. [7]樊建勇,等.病毒性皮肤病的现状和分类.中国医学文摘,,34(1):3-8. [8]陈虹霞,等.年英国皮肤科医师协会皮肤疣治疗指南解读.实用皮肤病学杂志,,8(5):-. [9]叶欣,等.20%氧化锌硫软膏治疗疥疮例疗效与安全性分析.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34(2):-. [10]中国痤疮治疗指南专家组.中国痤疮治疗指南(修订版).临床皮肤科杂志,,48(9):-.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药智网立场,欢迎在留言区交流补充;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 责任编辑 萌萌 排版设计 惜姌 投稿爆料 (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