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文化进地铁健康生活伴我行 “中医文化进地铁,健康生活伴我行”公共文化品牌服务是由13号线党总医院共同打造,旨在进一步关爱广大乘客和线路职工身心健康,增强健康知识。 糖尿病足防治 古人云: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足被称作“人的第二心脏”,足是站立和运动的根基,根基不牢,后患无穷。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糖尿病足”。 什么是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是指糖尿病患者因糖尿病所致的下肢周围神经病变及各种不同程度末梢血管病变而导致的下肢感染、溃疡形成和(或)深部组织的破坏,如肌肉、骨组织等。 糖尿病足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由于糖尿病患者代谢异常,导致的下肢神经病变和/或下肢动脉病变有关,可伴有外伤、感染等诱因。糖尿病患者除了代谢异常,高血糖以外,常合并有高血压、高血脂、吸烟等危险因素。 糖尿病足的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神经病变、血管病变为主。 神经病变表现为患肢皮肤干而无汗,肢端刺痛、灼痛、麻木、感觉减退或缺失,呈袜套样改变,足部肌肉萎缩,足呈畸形,足部皮肤过度角化、皲裂等,行走时有脚踩棉絮感。 下肢缺血表现为皮肤营养不良、肌肉萎缩,皮肤干燥弹性差,皮温下降,色素沉着,肢端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患者可合并有下肢间歇性跛行症状。随着病变进展,可出现间歇性破行,静息痛,趾端出现坏疽,足跟或跖趾关节受压部位出现溃疡,部分患者可肢体感染。 如何防治糖尿病足? 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记载“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己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早期识别和及时有效干预糖尿病足的危险因素对糖尿病足的防治非常重要。 另外日常生活中 一是要控制血糖、血脂、血压的数值; 二是要戒烟限酒; 三是要日常多注意选择合适板型的鞋子,避免足部损伤; 四是要适当增加锻炼,加强体质; 五是要饮食方面选择清淡、低糖的食物,有效控制血糖。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ibhjw.com/kjschl/13955.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