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蜘蛛导读

7月3日据CNN报道,新加坡暴发史上最严重登革热疫情。在过去的一周共报告了例登革热病例,创历史新高。年以来,新加坡累计报告超1.4万例登革热病例,死亡16例。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下载《登革热诊断》。

前两日小编在刷微博时,被一则新闻抓住了眼球——新加坡暴发史上最严重登革热疫情。7月3日据CNN报道,新加坡暴发史上最严重登革热疫情。在过去的一周共报告了例登革热病例,创历史新高。年以来,新加坡累计报告超1.4万例登革热病例,死亡16例。专家认为,登革热病例激增的一大原因是一种原本在新加坡并不常见的登革热病毒株的出现。此外,由于新冠疫情而施行的“封锁”措施是居民不得不长期呆在家中,为伊蚊提供了聚集性“吸血”和繁殖的机会。

此新闻一出,迅速登上微博热搜,引起广大网友热议。夏季来临,蚊虫越发“嚣张”,网友在讨论国外疫情时,也展开了对国内登革热情况的热议。

我国首次经病原学证实的登革热流行发生于年的广东省佛山市。我国广东省、台湾省、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是登革热流行区,随着气候变暖和交通便利,近年发现病例的省区有向北扩展的趋势。年广东全年报告病例超过4万例,预示我国登革热的防治工作仍面临着巨大挑战。近年来,我国登革热主要发生在广东省、云南省、福建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浙江省等。已知的4个血清型登革病毒均已在我国发现。据国家卫健委发布《年5月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概况》年5月(年5月1日0时至5月31日24时),全国(不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下同)共报告登革热4例,死亡0例。

01什么是登革热?

登革热(denguefever)是登革热病毒引起、伊蚊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属乙类传染病。临床特征为起病急骤,高热,全身肌肉、骨髓及关节痛,极度疲乏,部分患可有皮疹、出血倾向和淋巴结肿大。

(登革热防控科普动画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02登革热患者有何临床表现?

登革病毒感染可表现为无症状隐性感染、非重症感染及重症感染等。登革热是一种全身性疾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典型的登革热病程分为三期,即急性发热期、极期和恢复期。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可将登革热分为普通登革热和重症登革热两种临床类型。

(一)急性发热期。患者通常急性起病,首发症状为发热,可伴畏寒,24小时内体温可达40℃。部分病例发热3-5天后体温降至正常,1-3天后再度上升,称为双峰热型。发热时可伴头痛,全身肌肉、骨骼和关节疼痛,明显乏力,并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

  急性发热期一般持续2~7天。于病程第3~6天在颜面四肢出现充血性皮疹或点状出血疹。典型皮疹为见于四肢的针尖样出血点及“皮岛”样表现等。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出血现象,如皮下出血、注射部位瘀点瘀斑、牙龈出血、鼻衄及束臂试验阳性等。

  (二)极期。部分患者高热持续不缓解,或退热后病情加重,可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导致明显的血浆渗漏。严重者可发生休克及其他重要脏器损伤等。

  极期通常出现在病程的第3~8天。出现腹部剧痛、持续呕吐等重症预警指征往往提示极期的开始。

  在血浆渗漏发生前,患者常常表现为进行性白细胞减少以及血小板计数迅速降低。不同患者血浆渗漏的程度差别很大,如球结膜水肿、心包积液、胸腔积液和腹水等。红细胞比容(HCT)升高的幅度常常反映血浆渗漏的严重程度。

  如果血浆渗漏造成血浆容量严重缺乏,患者可发生休克。长时间休克患者可发生代谢性酸中毒、多器官功能障碍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少数患者没有明显的血浆渗漏表现,但仍可出现严重出血(如皮下血肿、消化道出血、阴道出血、颅内出血、咯血、肉眼血尿等)。

  部分病例可出现胸闷、心悸、头晕、端坐呼吸,气促、呼吸困难,头痛、呕吐、嗜睡、烦躁、谵妄、抽搐、昏迷、行为异常、颈强直,腰痛、少尿或无尿,黄疸等严重脏器损害的表现。

 (三)恢复期。极期后的2~3天,患者病情好转,胃肠道症状减轻,进入恢复期。部分患者可见针尖样出血点,下肢多见,可有皮肤瘙痒。白细胞计数开始上升,血小板计数逐渐恢复。

  多数患者表现为普通登革热,可仅有发热期和恢复期。少数患者发展为重症登革热。

(来源:登革热诊疗指南(年第2版)

03登革热的传染源是什么?它是如何进行传播的?

登革热患者、隐性感染者和登革病毒感染的非人灵长类动物以及带毒的媒介伊蚊都是登革热的传染源。登革热主要通过伊蚊叮咬传播。传播媒介主要为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在东南亚和我国台湾省,以埃及伊蚊为主;在太平洋岛屿和我国广东、广西,则以白纹伊蚊为主。

(来源:传染病学第9版主编:李兰娟)

04如何预防登革热?

预防登革热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

(一)管理传染源。地方性流行区或可能流行地区要做好登革热疫情监测预报工作,早发现,早诊断,及时隔离治疗。同时尽快进行特异性实验室检查,识别轻型患者。加强国境卫生检疫。

(二)切断传播途径。防蚊灭蚊是预防本病的根本措施。改善卫生环境,消灭伊蚊孳生地。喷洒杀蚊剂消灭成蚊。

(三)保护易感人群。首个登革热疫苗CYD-TDV已登记注册并于年12月首先在墨西哥推广应用,可供登革热广泛流行地区的9~45岁人群使用。

(来源:传染病学第9版主编:李兰娟)

05登革热应与哪些疾病进行鉴别?

登革热应与麻疹、风疹、猩红热、流行性感冒、基孔肯雅热、寨卡病毒病相鉴别;重症登革热应与钩端螺旋体病、肾综合征出血热、恙虫病等相鉴别。

(来源:《登革热诊断》WS-)

小tips:如何在感控工作间免费下载这份文件

打开感控工作间,点击小蜘蛛,在最上方输入关键字处输入“登革热”即可找到文件,点击文件即可下载啦~

滑动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ibhjw.com/kjscyf/1291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