棘上韧带,是架在各椎骨棘突尖上的索状纤维软骨组织。起自第七颈椎棘突,止于骶中嵴。棘上韧带在颈部特别发达,构成颈部两侧肌肉之间的中隔,故称项中隔或项韧带。据近年来解剖学发现,该韧带止于第三腰椎棘突者占22%,止于第四腰椎棘突者占73%,止于第五腰椎棘突者占5%。从未发现骶椎上韧带附着。棘上韧带是由腰背筋膜、背阔肌、多裂肌的延伸部分组成。分三层,深层连接相邻2个棘突,且与棘间韧带交织在一起;中层跨越2到3个棘突;浅层跨越3到4个棘突。作用是与弓间韧带一起在棘间韧带帮助下限制脊柱过度前屈。当脊柱前屈时,位于腰背弧的最外层,应力最大,容易损伤。棘上韧带与棘间韧带由脊神经后支的神经末梢分布,是极敏感的组织,一旦受到损伤,可通过脊神经后支传入中枢,引起腰痛或牵涉性下肢痛。 一、病因 棘上韧带损伤可分为急性损伤和慢性劳损两类,从力学上可分为直接暴力、间接暴力和慢性劳损三种。 1.直接暴力:棘上韧带位于棘突的最表层,腰背部受到直接打击,如石块、木棍、铁棒等击伤时,棘上韧带首先断裂。伤处多为开放性,亦可因钝性打击而为闭合性,可合并其他组织损伤,如棘突及棘间韧带等。这种损伤虽较重,但比较少见及损伤局限。 2.间接暴力:间接暴力损伤机会远较直接暴力多,如高处坠落时足臀部着地,胸腰段脊柱突然过度前屈;或弯腰用力搬物时下位椎骨突然后伸,都可造成棘上韧带超限牵拉而断裂。也可伴有相邻组织损伤,如椎体压缩骨折、棘间韧带断裂或棘突骨折,损伤多较直接暴力广泛。 3.慢性劳损:长期弯腰工作者,弯腰背物,棘上韧带牵拉或磨损,致局部出血、渗液,修复后瘢痕组织形成,有的可形成滑囊炎。胶原纤维可见淋巴细胞浸润,小血管壁增厚,软组织内神经变性及钙盐沉着。 二、病理 棘上韧带损伤在人体充分弯腰搬移重物时,骶棘肌处于松弛状态,臀部和大腿部肌肉收缩。此时将人体看做是一个弯曲物体,棘上韧带处在弯曲物体的凸面,根据力学原理,其所受到的接应力最大。因此,人体以腰椎为杠杆将物提起,支点位于腰骶部,此刻韧带无骶棘肌保护,所以作用力更落于棘上韧带上,棘上韧带在最外层,其承受的张力最大,故易损伤。当韧带纤维发生退变,弹力减小,弯腰提物用力过猛,或躯干突然用力旋转,或长期弯腰负重等,极易造成棘上韧带从个别棘突上撕脱或剥离,而出现腰与下肢症状。 1.症状:患者多为20~50岁的体力劳动者,有弯腰劳动或腰背部外伤史,急性损伤者,多因弯腰劳动,搬取重物或不慎转身等用力不当造成,有时可自闻裂帛声或撕裂感。慢性损伤,多因急性损伤没有及时治疗而转为慢性,或因埋头弯腰工作时间过长,过久姿势不正所致,并有长期弯腰劳损史。常见下腰部剧烈疼痛,其性质可为刀割样、酸痛不等。不能弯腰,转侧不便,坐卧困难,活动受限,弯腰及劳累后症状加重,疼痛可向臀部放射,偶伴下肢抽痛。重者不能仰卧。 2.体征 1)有轻重不等的压痛,可在棘突项端上下缘及两侧,常固定在1~2个棘突上,痛点多潜在皮下。急性损伤者可有肿胀、皮下淤血、触痛明显甚至有棘突间过宽或棘突裂隙,局部压痛点。 2)双拇指能触摸棘突时,可发现棘上韧带钝厚、稍隆起、压痛明显。拇指左右拨动时,可有紧缩感或韧带与下方剥离而浮起。慢性损伤,剥离面多见1~px,但无明显触压痛,仅有酸胀感。如伴有棘间韧带损伤,常在患处触及一高起的软块,压痛明显。 3)在局部压痛点注入少量1%普鲁卡因可暂时缓解疼痛,从而证实为棘上韧带损伤。 4)拾物试验阳性。 三、辅助检查 损伤重者应摄脊柱正、侧位X线片,观察有无骨折。对椎体有压缩疑问者,CT可进一步明确诊断。MRI虽有显示软组织损伤的优点,但费用昂贵,一般损伤无必要。 1.急性腰扭伤:腰部肌肉、筋膜、韧带、椎间小关节、腰骶关节的急性损伤,多由突然受间接外力所致。因此,急性腰扭伤包括急性棘上韧带损伤和急性棘间韧带损伤,但不包括慢性韧带损伤。其损伤的主要组织是腰部的肌肉,多为骶棘肌,侧方为腰大肌和腰方肌及腹部肌肉,其与棘上韧带和棘间韧带损伤鉴别如下: 1)有明确的腰部扭伤史,多见于青壮年。棘上韧带和棘间韧带损伤多在弯腰拾物或负重时发生。 2)患者在受伤后,腰部一侧或两侧剧烈疼痛,范围局限,有准确的疼痛部位。棘上韧带和棘间韧带损伤疼痛部位在腰椎正中位。 3)腰部疼痛,活动受限,不能翻身,坐立和行走,常保持一定强迫姿势以减少疼痛。严重者可使患者在受伤的当时因疼痛而出现闭气,腰部不能挺直,面色苍白,但腰痛症状严重而不伴有下肢的神经症状,病程短而易于恢复。棘上韧带和棘间韧带损伤活动受限主要表现为弯腰困难和不能,但直腰反而较适。 4)腰肌和臀肌痉挛或可触及条索状硬物,损伤部位有明确压痛点。单纯棘上韧带和棘间韧带损伤时,腰臀肌无痉挛和压痛,痛点亦无条索状物。 5)X线平片脊柱生理弧度改变。棘上韧带和棘间韧带损伤一般则无变化。 2.急性腰椎后关节滑膜嵌顿:腰部的小关节突关节囊前屈紧张,后伸则松弛。当关节因退变不光滑,肌肉疲劳紧张,运动不协调时,如突然直立或转身,可出现一侧关节间隙增宽,产生负压,将关节滑膜吸入,使骨膜受到刺激引起剧烈疼痛,其与棘上、棘间韧带损伤鉴别如下: 1)常因不同程度外伤或腰部突然伸直或扭转而突然发生剧烈疼痛,多见于下腰部。棘上韧带和棘间韧带损伤多因负重或弯腰拾物时发生腰部疼痛。 2)腰部肌肉痉挛,变僵硬,做被动旋转活动受限尤其不能后伸。背伸时腰痛加重。而棘上韧带和棘间韧带损伤腰部可伸直但不能弯曲,腰前弯则疼痛加重。检查可见患者脊柱保持在一定固定姿势,多为某种侧弯姿势。棘上韧带和棘间韧带损伤虽活动受限,但无固定且某种侧弯姿势的症状。 3)关节突间关节明显压痛,即在棘突两侧有深层压痛,常伴有放射痛,受累关节部位关节囊封闭使疼痛缓解,这有助于与棘上韧带和棘间韧带损伤鉴别。 一、中药外治 敷法 局部皮肤完好者,可外敷伤科膏药、伤湿止痛膏、狗皮膏、麝香壮骨膏、追风壮骨膏、消瘀止痛药膏以及三色敷药等。 二、艾灸疗法 取穴:腰阳关、关元俞、小肠俞、肾俞、阿是穴。 方法:每次选3~5穴,灸10~20min,每日1次。 三、手法治疗 弹拨按抹韧带法:病人取俯卧位,腹部垫枕。术者立于其左侧,一手拇指按压损伤段韧带上方,另一手拇指在患部左右弹拨棘上韧带。继之,拇指顺韧带方向滑动按压数遍,再用拇指自上而下抹数遍。 本病的发生是棘上韧带损伤后,韧带内部变性、粘连、挛缩,限制腰部屈伸活动,牵拉神经,血管等组织而产生疼痛。临床治愈后,临床症状得以改善或消失,但其病理学基础并未得以根本性改变,扔存在复发的潜在因素。 棘上韧带损伤主要是由于受到外力的打击或跌扑闪挫等,在直接、间接暴力作用下而导致急性伤筋,脉络受损,气血瘀阻。此外,由于长期的劳损,体质虚弱,筋脉失养,筋肉僵硬或软弱无力,而易伤筋脉,或筋伤恢复缓慢而致使本病反复发作,迁延难愈。因此,预防棘上、棘间韧带损伤的重点是在工作劳动生活中防止急性伤筋,平时增强体质防止劳损。 长期做腰部屈伸工作劳动的人应避免不良的劳动姿势,尽量避免长期埋头、弯腰工作,纠正改变不良生活工作习惯,避免疲劳性损伤。不要勉强搬运过重的物体以免损伤腰部,更应避免腰背部跌扑闪挫或猛力扭转。工作劳动中,要尽量避免非生理性体位活动,更应注意劳动保护,如及时改变各种环境和条件,注意劳逸结合,在每日工作前后做一些工间操、简易太极拳,或其他形体锻炼,以便及时调节因工作体位形成的劳损现象。 预防本病的发生运动锻炼很重要。运动锻炼的重点在腰部肌肉、韧带,有条件的尽量进行一些体育锻炼,如球类、跑步、打太极拳,同时应注意运动量因人而异,不可过量,应持之以恒。 棘上、棘间韧带损伤的早期诊断,无论对于临床疗效还是预后都是至关重要的。一般说,病程和疗效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早期诊断的明确使医生获得治疗的最佳时机,使病情及时缓解治愈。 临床治愈后的防治十分重要。一是应坚持一定时期的康复治疗。针对本病采取补益肝肾,活血通络,强筋健骨等,使精血充盛,筋骨强壮,则病以“本”去难以复发;二是加强劳动保护。本病治愈后,日常生活和劳动中选择适合腰部活动的生物力学功能条件的体位,防止体位不正,用力不当,不合理的负荷,在腰部发生疲劳后采取适当的保护和恢复方法,如按摩、热疗、热水浴等以恢复身体疲劳。 摆脱颈肩腰腿疼痛孚真堂在行动、欢迎加入我们。 孚真堂关心人体肌肉与骨骼系统健康,什么是白癜风北京白癜风专业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