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分型治疗 https://m-mip.39.net/nk/mipso_4496031.html 1.头痛 (1)头维:治疗经前期头痛,针刺疗效不好,需用三棱针点刺出血。女子月经与冲任二脉息息相关 (2)肓俞穴:治疗用脑过度所致肾虚冲气上逆引起的头痛,喜欢重按者。此种头痛,时作时已,每遇用脑过度或房事过频后发生或加重,头部昏痛或胀痛,或呈搏动性疼痛,喜欢用手指等重力按压,按之稍缓者,病属肾虚,但疼痛较甚且伴有动脉搏动者,多属肾虚冲气上逆,可用大指指腹以指代针用力按压肓俞穴,可缓解。 (3)一般:太阳疼痛可针束骨,阳明头痛可针中脘,少阳头痛可针侠溪,厥阴头痛可针太冲。 (4)附记:柴胡桂枝汤治愈顽固性头痛一例。《古方新用》载若头痛剧烈,前额与后项抽掣作痛者,因前额属阳明经,后项属太阳经,是邪气入阳明而不得,出太阳而不能所致,可用柴胡桂枝汤从少阳转枢邪气而出。 2.眉棱骨痛 (1)昆仑:治疗风寒或风热外袭所致的眉棱骨痛,一侧疼痛取同侧,两侧都痛取双侧,先用拇指按压昆仑穴,同时让患者反复用力睁眼闭眼皱眉以活动疼痛处,按压30~60秒,若疼痛减轻,再行针刺,用提插捻转邪法,同时让患者继续活动眉部疼痛处,留针30分钟。若疼痛缓解不明显,则属胃热上攻,起针后再针解溪。 (2)解溪:治疗胃经浊热上攻所致的眉棱骨痛。法同昆仑。 3.麦粒肿 眼睑腺体的急性化脓性炎症,为葡萄球菌感染所致!有内外之分:发生于睫毛、毛囊或周围的皮脂腺者,称为外麦粒肿;发生于睑板腺者,称为内麦粒肿。切忌挤压。据足太阳膀胱经行于上眼睑,足阳明胃经行于下眼睑,故上眼睑的麦粒肿当治足太阳膀胱经,下眼睑的麦粒肿当治足阳明胃经,分取以下二穴用三棱针点刺出血,一般治疗1~3可治愈。 (1)肩胛区反应点 上眼睑的麦粒肿可在背部肩胛区足太阳膀胱经的偱行区域发现一些如小米粒大小的小红点,稍高起于皮肤,1~10个不等,三棱针点刺或挑刺出血,再用手挤捏点刺部位使出血,出血原则是“血变而止”(点刺时出血颜色较深甚至呈紫黑色,需出血至血色变为正常,说明火热已除) (2)足中趾趾腹 下眼睑麦粒肿多为脾胃积热,火毒循胃经上攻所致,对此种情况可用三棱针点刺足中趾趾腹(同侧),一般在靠近趾甲处点刺出血,“血变而止”。 4.牙痛 一般可分为火牙痛和虫牙痛两大类,火牙痛又分为风火牙痛、胃火牙痛、虚火牙痛三种,虫牙痛即龋齿牙痛。中医学认为,“齿为骨之余,龈为胃之络”,所以牙龈痛肿多属胃火应清胃,牙齿松动而痛多属虚火应滋肾。下牙痛多取大肠经穴位,上牙痛多取胃经穴位。 (1)翳风:治疗风火牙痛。特点:牙痛遇风发作或加重,遇冷痛减,受热加重,或伴有恶寒、发热等症状,多见于急性牙髓炎与根尖周炎初期。 (2)内庭:治疗胃火牙痛。特点:疼痛剧烈,牙龈红肿,可伴有口渴、口臭、尿黄、便秘、舌苔黄腻等胃热症状,多见于冠周炎、化脓性根尖周炎。泻法。胃火较甚,可加下关、颊车等,如加服清胃散效果更好。禁食辛辣、牛羊肉等性温助火之品。 (3)太溪:治疗虚火牙痛。特点:牙齿隐隐作痛,程度较轻,午后与夜间或过性生活后可能加重,牙龈多不红肿,常出现牙齿松动、咬物无力或牙龈出血。可伴有阴虚火旺症状。多见于老年人慢性牙周病。多取双侧用补法,肾虚病人太溪穴处外观多呈凹陷,按之虚软,针后针孔处也呈凹陷,且凹陷程度与肾虚程度正相关。虚火牙痛大多酉时(下午5~7点)发作或加重,可于发作钱针太溪。 (4)大杼:治疗龋齿或虚火牙痛。按压可痛减。 (5)偏历:治疗各种牙痛,尤其是龋齿牙痛,用其它穴位不效时,此穴往往有效。龋齿牙痛患者往往偏历穴处有条索状物,有明显压痛,用双手拇指代针用力按压偏历穴处的条索状物,疼痛可缓解或消失。 (6)阳溪:大蒜捣烂如泥睡前敷于阳溪穴上。 5.落枕 后项为太阳经所过,侧项部为少阳经所过。 (1)后溪或束骨:治疗太阳经落枕,即后项部疼痛或压痛明显的落枕,多见于仰卧睡眠而落枕者。单纯督脉较少见。如果症状主要在后项部,距离后正中线较近,甚至牵及后头或项背部,属足太阳经;如果症状主要在颈项部的后外侧,距离后正中线稍远,甚至牵及耳后及肩胛者,属手太阳经。注意:一是要寻找穴位处的压痛点针刺,二是要配合颈项部的活动。 (2)悬钟:治疗少阳经落枕,即侧颈部疼痛或压痛明显的落枕。 6.颈椎病 (1)束骨:对于久坐伏案,项部筋肉有条索状物或活动不灵活的“项筋急”型颈椎病,用之最宜。 (2)昆仑:椎动脉型颈椎病。 (3)后溪:神经根型颈椎病。颈项强痛,牵及肩胛及上肢疼痛麻木者。多先在后溪穴处的第五掌骨侧找的一条索状物或明显压痛点,用一寸毫针针之,同时令患者活动颈项部。 (4)腕骨:《古法针刺举隅》张士杰 (5)太溪:对于用脑过度或肾虚症状较为明显的颈椎病,用肾经穴位最宜。 (6)大钟 7.肩周炎 (1)阳陵泉:按已刺。压痛点多在对侧阳陵泉下0.5寸再稍后。找准穴位,随咳进针,用对手法,活动患部-----一针疗法的关键所在! (2)条口:条山穴(条口透承山穴)肩周炎阳气虚衰表现明显时,条口为常用效穴。 (3)鱼肩:(作者发现并命名)在鱼际穴向下(拇指方向)约0.5寸赤白肉际处,在第一掌骨桡侧肩部的全息对应部位,可以找到火柴头大小的条索状物,并有明显压痛。治疗肩周炎疼痛在肩的前面,经络辩证病在肺经者。 (4)三间:对疼痛在肩髃穴处的肩周炎疗效更好。选用针柄或火柴头或者直接用拇指指甲在三间穴处向第二掌骨侧按压,可以找到一个王不留行籽大小的显著压痛点,多数人还有条索状物,用28~30号0.5寸毫针先向压痛点斜刺,穿过条索状物后再将针直刺于条索状物和第二掌骨侧之间,同时让病人咳嗽和活动肩部,针后再用手沿着手阳明大肠经自三间至肩髃穴处来回循按敲打数次,然后让患者断续活动肩部,一般留针30到45分钟。故对辩证属手阳明大肠经的肩周炎疗效最佳。 (5)后溪:主要治疗肩周炎肩后疼痛,甚至疼痛牵及肩胛者,具体取穴与针刺方法同三间。 (6)束骨 (7)总结:牵扯的经脉越少,治疗效果越好。可配合疼痛处的阿是穴,在主穴和阿是穴上可通电针,起针时,先起阿是穴,将主穴行一行针,再让患者活动一下肩部后,取出主穴的针,开始的几次,针后可在疼痛处加拔火罐或刮痧,可提高疗效! 8.中风手指拘挛 腕骨 9.乳腺增生病 “乳癖”“乳中结核”范畴,基本病机是肝脾失调,气滞痰凝。本病病在胃经,设计肝脾肾及冲任二脉。 人迎 10.急性腰扭伤 (1)人中:为督脉穴位,主要治疗腰部脊柱正中在督脉偱行线上的扭伤。两种进针方法,一是横穿人中沟,从人中的一侧进针,另一侧出针,二是朝鼻中隔方向斜刺,以病人眼中流泪为度。让患者配合腰部的活动。针感较强。 (2)后溪:通督脉,对于腰部正中督脉线上的扭伤效佳,尤其是惧怕针刺人中的病人可用此穴代替。此外,后溪是手太阳小肠经的腧穴,手太阳小肠经与足太阳膀胱经脉气相通,所以此穴对腰部一侧或两侧足太阳膀胱经偱行线上的扭伤也有良效。一般针患侧即可。 (3)龈交异点:急性腰扭伤后约九十到一百二十分钟内,龈交穴附近上唇系带上就会发现突出的血肿或硬结,一般在上唇系带的中间处,较米粒稍大,扭的次数越多,龈交异点就越大。治疗腰部正中的扭伤,用一寸稍粗的毫针(28号)挑刺。 (4)手三里:对脊柱一侧相当于夹脊穴部位的腰扭伤效果最好。 (5)太冲穴处压痛点:治疗急性腰扭伤可先在行间和太冲穴之间(靠近太冲穴处)寻找压痛点,然后指压该痛点2~3分钟,同时另患者获得腰部,此穴主要治疗距离腰椎正中较远部位的腰肌扭伤。 (6)腰痛1穴~腰痛5穴:腰部正中的疼痛,最显著的压痛点在第五掌骨尺侧腰部对应区(后溪与腕骨之间,靠近腕骨穴处),为腰1穴,主要治疗腰部正中即督脉的腰扭伤和各种腰痛;腰椎一侧相当于夹脊穴处的疼痛,最显著的压痛点在第四五掌骨之间腰部对应区(原来的腰痛穴之一),为腰2穴,主要治疗腰椎旁相当于夹脊穴处的扭伤和各种腰痛;足太阳膀胱经第一侧线(距离腰椎三指左右)附近的疼痛,最显著的压痛点在第三四掌骨之间腰部对应区,为腰3穴,主要治疗腰椎旁相当于足太阳膀胱经第一侧线的扭伤和各种腰痛;足太阳膀胱经第二侧线(距离腰椎一巴掌左右)附近的疼痛,最显著的压痛点在第二三掌骨之间腰部对应区(原来的腰痛穴之一),为腰4穴,主要治疗腰椎旁距离腰椎一巴掌左右的扭伤和各种腰痛;距离腰椎更远的疼痛(一巴掌之外),最显著的压痛点出现在第二掌骨侧腰穴,为腰5穴,主要治疗距离腰椎较远部位的扭伤和各种腰痛。 11.膝骨关节炎 (1)大杼:有条索状物或压痛,先按压再针刺,或用三棱针刺络拔罐,同时令病人活动膝关节,针刺时不可深刺,一般是向下斜刺0.5寸左右。 (2)尺泽:膝骨关节炎疼痛部位比较明确和局限者,可采用关节对应取穴法,在对侧的肘关节附近找对应的压痛点针刺。 12.腓肠肌痉挛 “转筋”多由气血不足,寒湿侵袭或局部肌肉过劳所致。 承山:对于筋病的治疗:在取穴上,要以局部取穴为主(灵枢:在筋守筋),有经穴则取经穴,没有经穴则取阿是穴;在针灸方法上,要结合温热刺激,(阳气者,柔则养筋),可用火针等。腓肠肌痉挛的部位正好在承山穴所在,故临床多刺承山穴,用温补手法,或温针灸或加TDP等照射,有佳效。 13.癔病性失语 (灵枢第六十九)常取足少阴之根穴涌泉,强刺激,配合心理诱导。 14.胃脘痛 又叫胃痛,指肚脐以上,剑突心口以下部位的上腹部疼痛。 (1)至阳或灵台:以指代针,按压至阳、灵台穴,治疗急性胃痉挛有特效。注意:一是体位,坐位效果不好,应取俯卧位。二是找穴方法,从两个肩胛骨下角找一连接线,与椎体相交的地方就是第7胸椎,上为灵台,下为至阳,一般情况下此两穴都有显著的压痛点,若压痛点不明显,可上移或下移一个椎体。三是按压方法,医者立于患者一侧,用双手拇指指腹分别放于至阳穴和灵台穴上,行圆圈状按揉,用力要垂直朝向腹部方向,用力大小以病人能耐受为度,按压时间一般为3~5分钟,按压时嘱患者行缓慢而深长的腹式呼吸,以活动胃部,可提高疗效。 (2)中脘:对急慢性胃痛都有效,对急性胃痛效果更好。 (3)内关:既可理气止痛,又能和胃止呕,对胃痛伴有恶心呕吐者最为适宜。 (4)足三里(胃痛三要穴:中脘,内关,足三里) (5)公孙:对脾胃虚弱或虚寒的胃痛最为适宜。 15.腹痛 (1)足三里或中脘:治疗上腹部以中脘穴为中心的疼痛,即胃脘痛。 (2)上巨虚:脐周疼痛,即以双侧天枢穴为中心的疼痛。单用即可,也可配合天枢。 (3)下巨虚:脐下疼痛,特别是以关元穴为中心的腹痛。配合关元、太溪,用补法。 (4)曲泉:肚脐下腹部两侧叫少腹,如果两侧或一侧少腹疼痛。临床常见左下腹胀痛,甚则有时起包块,疼痛则欲大便,便后疼痛缓解,多见于慢性结肠炎患者。配阿是穴。 16..膈肌痉挛 俗称“打嗝”。中风后遗症呃逆的病人,可用炙甘草汤。 (1)攒竹:让病人端坐,用双手拇指重按双侧攒竹穴,其余四指紧贴率谷穴,由轻到重持续按揉5~10分钟。 (2)翳风:按压治疗呃逆首先。按压同时让患者深吸一口气屏住呼吸。 特殊:“哕而腹痛,视其前后,知何部不利,利之则愈。”此呃逆乃腑气不通,浊气上逆动膈所致,大便不通,则呃逆难止,当用通下之法,可用大承气汤内服。亦可玄明粉30克,冰片5克,研末酒精调和外敷脐部,贴后大便畅行,呃逆即止。 (3)太渊:属肺胃气逆者疗效甚佳,对于其他病机引发的呃逆在疗效欠佳。 (4)乳中:激光治疗仪照射。 (5)中魁穴:奇穴,位于手背,在中指近端指间关节的中点,有降逆止呕止呃的作用,主要治疗噎嗝、反胃、呕吐、呃逆等,一般多用灸法。 (6)太溪:治疗肾虚冲气上逆动膈引起的呃逆。对此种呃逆,还可用涌泉穴,针刺或用吴茱萸醋调贴之均可。 17.急性胰腺炎 临床以急性腹痛,发热伴有恶心、呕吐,血与尿淀粉酶增高为特点。 地机 17.支哮 (1)孔最:支哮急性发作者,针刺孔最穴有平喘的作用。 (2)鱼际 (3)神阙 改善过敏体质:拔罐五分钟即将罐取下,再拔五分钟再取下,连拔三个五分钟为一次,每日拔罐一次,坚持拔2~3个月,可改善过敏体质。 18.心绞痛 (1)内关 (2)至阳 19.脏躁 主要症状为悲伤欲哭,不能自已。取少海。 20.慢性胆囊炎 右胁部或右上腹部疼痛不适感,多呈胀痛或闷胀感,可向右肩部放射,症状在多食油腻及情志不畅后发作或加重。属中医“胁痛”范畴。 (1)阳陵泉或胆囊穴:“揣穴”:在阳陵泉及其下方找压痛点,哪儿压痛明显,就在哪儿针刺。 (2)丘墟透照海 21.痛经 主要与肝脾肾有关,常规的针灸方法是取关元、三阴交、血海等足三阴经穴。直接调节冲任督脉作用于胞宫效果更迅速。 (1)十七椎(第5腰椎棘突下):先按压后针刺。针刺十七椎穴时,也可加刺承山穴,用3寸毫针向上斜刺,起针后可在十七椎拔罐5~10分钟,效果更好。对于寒凝血瘀的痛经,用之最宜。 (2)神阙(参考《中医脐疗大全》第二版) 22.急性扁桃腺炎 “乳蛾”、“咽喉肿痛”等病范畴。 (1)少商:点刺出血。 (2)商阳:过食辛辣烟酒等,胃热火毒上攻咽喉导致的急性扁桃体炎,可取此穴点刺出血。 按照人体全息原理所运用的缪刺与关节对应取穴法 外邪入侵人体的传变规律:皮毛-----孙络------络脉------经脉------所属脏腑和肠胃,此种传变,病已入经脉,就用巨刺法。 如果邪气闭阻了络脉,没有再传入经脉者,病邪只在络脉,就用缪刺法。 (注意:只有病在左而表现于右,或病在右而表现于左者,才可以巨刺和缪刺。) 腕关节的疼痛都可以在对侧踝关节找到对应的压痛点,而踝关节的疼痛也都可以在对侧的腕关节找到对应的压痛点,在此压痛点针刺。 关节对应取穴法:对一些病在络脉的病,如关节扭伤,都可以在上下左右对应的关节处找到压痛点。具体的对应规律是:腕关节和对侧踝关节相互对应,肘关节和对侧膝关节相互对应,肩关节和对侧髋关节相互对应,指关节和对侧的趾关节相互对应。此外,络病常常“与经相干”,所以一般情况下,关节对应是同名经对应。且只要是四肢有局限而固定的疼痛点,均可用关节对应取穴法治之。举例如下 1.踝关节扭伤 据损伤情况可分为三种:单纯外侧副韧带损伤、骨皮质撕脱及踝关节半脱位。 ①单纯:疼痛在外踝,踝关节明显肿胀,皮下可有瘀血,活动受限,走路跛行。 ②骨皮质:疼痛肿胀较前者更剧,活动受限。内翻时踝关节不稳定,足跟叩击试验阳性。 ③半脱位:患者自觉踝关节不稳定,屈伸时有声音,疼痛往往为刺痛,不能行走。局部检查时可见踝关节外侧压痛,内翻时加重。内翻时外踝可出现明显凹陷。 ④早期宜卧床休息在两周以上,损伤后应立即用冷敷,切忌热敷。 (1)养老穴处压痛点:足外踝下方申脉穴处的扭伤,可在对侧腕关节的养老穴处找到一个显著的压痛点,或按揉或针刺,有捷效。 (2)阳池穴:踝关节的扭伤是在外踝的前下方,相当于胆经的申脉穴处时,或者外踝的扭伤针刺养老穴后,外踝下方的疼痛缓解,但外踝前下方仍然疼痛者,就应当在对侧腕关节手少阳三焦经的阳池穴处找压痛点针刺了。 (3)外踝扭伤少见,应取太渊和神门附近压痛点。 2.膝关节扭伤 尺泽:治疗膝关节内侧的扭伤,相当于阴陵泉穴上方,胫骨内侧髁处疼痛为甚者。 若是膝关节外侧如阳陵泉上方或前上方处的扭伤,则应该在屈肘时的肘尖处寻找压痛点。 3.下肢肌肉拉伤 在对侧上肢的对应部位也有显著的对应压痛点,针之有速效。 4.肱骨外上髁炎(网球肘) 肘灵穴:在对侧的阳陵泉处寻找最明显的压痛点处。若针后再在阿是穴针一针,然后两穴通电,起针后再在肘部疼痛局部刺络拔罐,效佳。 5.足跟痛 大陵穴处压痛点(对侧):患者取站立位,先在对侧大陵穴处找到最显著的压痛点,用力按揉,疼痛缓解针刺。5~10次,配合内服补肾中药,如中成药骨仙等,需服用10盒左右方可。 编辑 医学分享部落~灰狼、监制 医学分享部落~独恋 郜院长介绍 郜磊,又名郜鹏磊,就读于河南推拿学院和河南中医药大学,著作有《保健与医疗按摩技巧大全》,《养生禁忌与生活禁忌》,《养生健身百法》等,郜氏摸骨传承人,郜氏整疗创始人,主治医师,国家高级心理咨询师,郜氏脊柱推拿院院长,自愈力心理咨询工作室创办人,郜氏推拿培训中心主任,擅长治疗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与脊柱相关疾病,四肢关节疾病,急慢性软组织损伤等,内科妇科疑难杂症等,独创郜氏三联法(手法+咨询+自我疗愈),治疗焦虑症,强迫症等躯体形式障碍的心理疾病。郜磊院长十多年来潜心研究,拜访国内诸多专家名医,如:国医大师张磊,华人一手李建民,诺亚第健身苗振,肌筋膜链毕义明,罗氏正骨胡仁竹,龙氏正骨王廷臣,董氏奇穴邱亚昌,华人心理纪宇等几十位专家名师,并在冯特教育学院专门研修心理治疗学等。博采众长,融会贯通,十年磨一剑,完善了郜氏整疗科学特效的理论和治疗体系。 郜磊老师发表论文多篇,并获得国内外众多奖牌及专业证书 郜氏整疗手法结构治疗研修对象 从事骨科,康复科,疼痛科,针灸推拿科的医师医务工作 事从事健身行业的教练,瑜伽老师,体育老师 从事理疗养生的健康从业者 从事美容美体,减肥塑身,整形行业的工作者 从事心理咨询和治疗,身心灵成长,身心疗愈等工作者和爱好者 有健康需求的爱好者 郜氏整疗手法结构治疗特点: 以宣蜇人软组织损伤理论为基础,运用郜氏整疗对软组织辩证整体治疗,肌筋膜,起止点和触发点治疗,恢复外平衡。 传承郜氏摸骨,以骨盆为中心,以手脚为基础,全身整体关节微动柔性理筋正骨,恢复力学内平衡。 通过中医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点穴通络,调整脏腑平衡。 运用心理学理论,郜氏三联法对躯体化形式障碍的病症进行诊断与治疗。 郜氏整疗手法轻巧,柔和,幅度小,角度小,摆动小,轻松正骨,柔和调筋,过程舒适,治疗快捷,疗效根本,简单易学。 学习内容 相关解剖学知识 相关中医学知识 相关心理学知识 相关健身训练,功能评估,拉伸等相关知识 郜氏整疗的治疗原理诊断与评估 一分钟治疗腱鞘炎 一分钟治疗腕关节扭伤 一秒钟治疗小儿桡骨小头半脱位 一分钟治疗肱骨内外上髁炎 快速治疗肩周炎 胸锁关节复位 锁肱关节复位 肩肱关节复位 肩胛骨肋骨关节复位 肩关节复位 一分钟治疗头晕和头痛 头·颈·胸·肩·软组织损伤快速评估诊断和治疗 颈椎病各种分型的评估诊断和治疗 颈椎关节复位 肩胛背部软组织损伤的评估诊断和治疗 胸椎关节的复位 急性腰扭伤的评估诊断和治疗 腰三横突综合证的治疗 腰部肌肉的评估诊断和治疗 颈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评估诊断和治疗 腰椎关节的复位 骨盆旋移症的诊断评估和治疗 骶髂关节的复位 骶骨的调衡 骶尾关节的复位 耻骨联合关节的复位 臀部软组织损伤的评估诊断和治疗 股骨头坏死的治疗 膝周软组织损伤的评估诊断和治疗 膝关节脂肪垫损伤的治疗 膝关节半月板的损伤和治疗 股骨,胫骨和腓骨的调衡 踝关节的扭伤 足部力学的调衡 圆肩驼背头前移的诊断评估和治疗 脊椎侧弯的治疗 富贵包的治疗 高低肩的治疗 O型X型腿的治疗 牙痛的快速治疗 失眠的快速治疗 血压异常的快速治疗 痛经的快速治疗 腹部调理法 男科调理法 躯体化形式障碍的诊断和治疗,如焦虑,抑郁症等。 研修方式 小班教学,临床带教,课堂学习理论,手把手操作技能,及时临床实操 报名须知 报名请提前咨询郜老师,电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