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中足会因多种形式的外力而受伤。无论何种外力引起的移位的骨折,无论是否累及关节面,大多需要外科手术干预以恢复力线及关节功能。

趾骨骨折

近端第五趾骨骨折最为常见。普通X片即可确诊,无需进一步的影像学检查。

大多数的远、中节趾骨骨折无需手术治疗,但应尽量复位到可接受的程度并以厚绷带固定约4周。复位后足趾着地时不向旁边足趾偏斜及碰撞即可,无需影像学上的精确复位。此时患者可着硬底鞋无痛负重。

大于5度成角和大于3mm移位的近节指骨骨折需手术治疗,否则将引起关节强直、骨不连、畸形愈合、邻近趾的撞击及着鞋不适。复位可以通过闭合方式,如果骨折不稳定,可以使用克氏针固定。近节趾骨极不稳定的骨折、移位的关节内骨折、粉碎性骨折等可通过背侧切口行ORIF。通过多枚克氏针、微型螺钉,将趾骨钉入跖骨头是有效的固定方法。

足拇趾骨折需要特别注意,否则会导致更严重的活动丧失及足趾畸形。如果出现明显的移位、成角、背侧脱位、畸形、关节内骨折等,可以使用经皮克氏针、螺钉、钢板、经关节的克氏针等固定(图1)。

图1:A,CT示近端趾骨骨折;B,微型钢板固定。

籽骨骨折

足拇趾的籽骨骨折一般由跖趾关节极度背屈引起。X片可以确诊。拍对侧足的X片对照可以判断双侧籽骨是否对称及移位的程度。和胫骨籽骨类似,10%的人可出现两分籽骨。因为外观相似,所以区别两分籽骨和骨折并不容易,骨折的边缘通常是锐利的,两分籽骨的边缘是硬化和圆钝的。

两分籽骨可以发生分离,可以通过含锝骨扫描或通过MRI观察骨水肿来做出诊断。MRI通过观察籽趾韧带、侧副韧带及掌侧关节囊,来确定跖板损伤程度。MRI和X片可以发现籽骨的远、近移位。跖板损伤分为三度:1、扭伤;2、部分撕脱;3、完全撕脱。一和二度损伤可以自行愈合。

籽骨损伤的治疗包括着硬底鞋、不负重6周,但是病情(临床症状和稳定性)可能会加重。明显的籽骨分离,提示籽骨不稳,需要手术治疗。通过跖内侧切口,可以选择几种方式重建解剖的完整性。微型拉力钉、缝线等都可用来固定,可以用环扎的方式缝合籽骨骨折。通过第一趾蹼间跖侧切口可以到达腓侧籽骨(图2)。

图2:A,细小分离的内侧籽骨骨折;B,明显分离的内侧籽骨骨折;C,籽骨切开复位,缝线轴向穿过籽骨骨块;D,陈旧骨折的清创和植骨。

慢性不愈合的骨折和反复疼痛的籽骨可行全部切除或部分切除,但无需急诊切除。当伴发跖板损伤时,治疗籽骨的同时需修复跖板。

跖骨骨折

移位的跖骨骨折可对患者功能造成明显的影响,所以不应该被忽视。第一跖骨骨折由直接或间接扭曲暴力引起,大多会出现骨折移位,通过足正侧位X片可以确诊。因为足内侧柱的完整对于负重有极重要的作用,所以避免内侧柱短缩及远端骨折块的背屈移位非常关键。

没有移位的稳定性骨折可以通过制动来治疗,但需持续监测以防止后期移位。患者最少要避免负重4-6周。因为缺少韧带的约束,移位的骨折大多不稳定。累及关节的骨折应予复位并以微型螺钉或钢板固定。骨干骨折可通过背侧切口,向外牵开足拇长伸肌腱,注意保持足背内侧皮神经,以螺钉或钢板(2.7mm)固定。患者术后视骨折粉碎程度和愈合进程,避免负重8周。

其它跖骨单独或多发的骨折,有时很难发现,但如果有局部疼痛,仔细观察X片可以看到细微的透亮线。如果没有明显骨折线,行负重位下的X片会发现足部不稳定,特别是在Lisfranc复合体的位置。传统上对2-4的跖骨骨折行保守治疗,但为了减少对邻近跖骨的异常的应力传导,应该考虑手术解剖复位。

大于3mm的短缩或大于3度的成角,会使骨折的跖骨移位至邻近完整的跖骨上。所以除非是极小的移位,跖骨骨折可用交叉克氏针或2.7mm的螺钉或钢板固定(图3)。

克氏针用于非粉碎性骨折,钢板用于粉碎性骨折。经过背侧纵行切口,克氏针很容易先顺行通过跖骨头然后逆行经过骨折部位,打入跖骨底。这个方法缺点是对关节造成损伤,并且克氏针容易松动或发生针道感染。4-8周后,X片示骨折稳定的情况下,拨除克氏针。如果12周后骨折间隙仍明显,则需行手术植骨。

图3:A,明显移位的第二跖骨颈骨折;B,跖骨钢板固定骨折。

第五跖骨干因直接或非直接的旋转暴力导致骨折,远端的螺旋型骨折被称为“舞者骨折”。没有移位的骨折可保守治疗。远端移位的骨折可用克氏针和钢板固定。一个有用的方法是用两枚轴向克氏针固定,即一远一近克氏针固定法:1枚针自第五趾尖经过跖趾关节经骨折线进入跖骨结节,第2枚钉经皮从结节经骨干至跖骨头。

第五跖骨近端骨折,因其骨折发生的位置和更高的发生率,需要更多的







































白癜风早期能治愈
全国治白癜风最好医院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ibhjw.com/kjscys/187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