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赛珥医学使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MSC)个体化方案成功治愈了一位患者十年反复发作的顽固型皮肤湿疹,现将该治疗案例分享给大家。本案例中涉及患者姓名、照片、视频等信息均通过患者本人同意。

患者吴某某,48岁,有十年皮肤湿疹病史。医院皮医院就诊,检查结果显示双下肢出现红斑、丘疹伴有瘙痒,皮疹增多蔓及四肢躯干。皮疹反复发作,皮疹消退后留色素沉着。饮食可,影响睡眠及生活质量,被诊断为“皮肤湿疹”,给予激素,环孢素、沙利度胺、秋水仙碱等药物治疗,毒副作用明显,且迁延不愈,给生活造成很大困扰。经专家推荐使用赛珥医学的间充质干细胞进行调理,其十年顽固性皮肤湿疹基本达到治愈的效果,现将病例分享如下。

治疗前:

MSC治疗后:

下面是患者的自述视频:

MSC治愈湿疹,这不是个例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瘙痒剧烈的一种皮肤炎症反应。湿疹病因复杂,在身体内部因素和外界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免疫功能混乱造成的过度炎症反应,皮肤屏障损伤。MSC是细胞治疗领域中最常见的干细胞,具有组织修复能力,同时是免疫系统的强大调节器,调节先天性和获得性免疫系统的免疫细胞的增殖、招募和功能。因此,MSC是治疗湿疹非常有希望的治疗手段。基于临床前研究的动物实验已经证明了MSC对湿疹有良好的治疗效果,韩国Kim教授领衔的团队报道了MSC治疗湿疹的首个临床研究成果。对34例中重度湿疹患者随机分为两个剂量组(2.5×/次)和(5.0×/次),进行人脐血培养扩增的MSC皮下注射;湿疹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EASI)评分、调查者总体评估(IGA)评分、湿疹严重程度评分(SCORAD)评分、不良反应评估和血清生物标记物水平作为终点进行评估;发现单次治疗MSC特异性皮炎的疗效呈MSC剂量依赖性改善,在高剂量MSC治疗组中,55%的患者EASI评分降低了50%,IGA评分和SCORAD评分分别下降33%和50%,瘙痒评分降低了58%;治疗后血清IgE水平和外周血嗜酸粒细胞数均明显下降,没有发生严重的不良事件,也没有患者因不良事件而终止试验。这是全球首次临床研究证明MSC细胞疗法显著改善湿疹的正式报告。临床前研究的治疗效果和作用机制的证据表明,基于MSC的细胞疗法是治疗湿疹的一种有前途的方法。然而,有必要进行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以明确MSC的临床应用效价,揭示MSC在湿疹中的作用机制,从而有助于确定更好的治疗该疾病的策略。MSC在湿疹中的作用机制1.抑制皮肤炎症干细胞可通过减少全身炎症减轻体内特应性皮炎症状。研究显示,间充质干细胞(MSCs)调节Th1/Th2免疫平衡,上调Treg细胞。经MSCs输注的湿疹皮损明显改善,皮损中炎性细胞浸润数量明显减少,耳部引流淋巴结中CD4+CD25+叉状头螺旋转录因子(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数量明显增加,IFN-γ/IL-4比例升高。

2.修复受损的皮肤屏障另一学者将脂肪来源的MSCs外泌体注射到湿疹小鼠体内,而接受地塞米松的湿疹小鼠作为对照组,共进行12次移植,结果测定:MSCs外泌体诱导表皮神经酰胺和二氢神经酰胺的产生,显著减少了表皮失水,增强角质层(SC)水合作用。经干细胞治疗后,模型小鼠皮肤病变的深RNA测序分析表明,MSCs外泌体恢复了皮肤屏障、脂质代谢、细胞周期和炎症反应的基因的表达。

3.免疫调节作用

间充质干细胞之所以能够在体内体外实验中均达到免疫调节的作用,抑制免疫过激反应,主要是因为间充质干细胞对先天免疫和获得性免疫均有一定的免疫调节机制。

间充质干细胞可以通过细胞与细胞间的直接接触,以及分泌效应分泌生物活性因子,如生长因子、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等行使其免疫调节作用。比如MSC与巨噬细胞相互作用后,上调巨噬细胞中与吞噬功能相关的分子表达,如清道夫受体等,使得巨噬细胞对微生物的吞噬能力增强,减少入侵的微生物对免疫细胞的进一步刺激。MSC还可以通过分泌TGF-b和PEG-2,来抑制IL-2刺激的NK细胞的增殖。

对于T细胞的过度活化,科研发现,间充质干细胞一方面可以抑制PBMC(外周血单核细胞)形成抗原递呈细胞——树突状细胞(DC),从而抑制淋巴细胞增殖,导致了效应T细胞的衰减。而另一方面,间充质干细胞可以直接通过调控T细胞的活化亚群含量,CD4+CD25+、CD4+ctla4+和CD4+CD25+CTLA4+,而抑制T细胞的过度活化。

综上所述,间充质干细胞有强大增殖与多向分化能力,且具有良好的抗炎及免疫调节能力,广泛应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及免疫相关性皮肤病(银屑病、硬皮症、系统性红斑狼疮、白癜风等),随着科研工作者对其持续深入的研究,有望早日为广大湿疹患者带来治愈的新希望。

添加下方赛珥医学客服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ibhjw.com/kjscyf/1334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