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海鲜扎伤易感染创伤弧菌或导致截肢甚至死亡小心处理海鲜被扎不能大意本报讯(记者刘波)最近浙江宁波一名女士在清洗梭子蟹时,手被螃蟹外壳扎破,2个小时后体温超过39℃,送医后发生感染性休克,被确诊为脓毒血症。近年来,因被海鲜扎伤而截肢甚至死亡的事件屡见不鲜。本市公共营养师王鑫提示,被海鲜扎伤后发病可能都是因为创伤弧菌感染。在处理鱼、虾、蟹、贝类等海鲜时,最好佩戴手套,避免受伤。一旦受伤,要及时就医。创伤弧菌是一种栖息在海洋中的细菌,其毒力强、感染死亡率高。接触或食用被感染的鱼、虾、蟹、贝类等海产品,或是被这些海产品扎伤、划伤、咬伤,都可能引起感染。一般发病24至48小时内,患者就会出现下肢肿痛、溃烂的情况,同时还会导致感染性休克和多脏器功能不全,进而诱发菌血症、败血症等。如果抢救不及时,死亡率比较高。创伤弧菌主要有两种感染途径。第一种是皮肤感染。如果身上有伤口,接触到海水、珊瑚、虾蟹、鱼类,或是被海产品划伤皮肤,便有可能感染。第二种是食用含有创伤弧菌的食物,如进食生的或未熟透的海产品。处理海鲜时,应戴厚一些的手套,防止被扎伤。万一被海鲜扎伤,应将血挤出,用流动的清水冲洗伤口,用肥皂水清理伤口。在出血不严重的情况下,不要包扎伤口,可挤压伤口,尝试让病菌随着血液外流排出。进一步观察,如果出现疼痛、瘙痒、肿胀、腹泻或者发热等症状,医院就诊,和医生说明情况,进行对症治疗。有下面这些情况的,要避免处理海鲜:手上或嘴里有伤口的人尽量避免处理海鲜、生吃海鲜,以免细菌有机可乘;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如老人、小孩、孕妇以及糖尿病、肝损伤等患者要小心,不要处理海鲜;在原本身上有伤口的情况下,也应该尽量避免到海边游玩和下海游泳等。此外,虽然不少人喜欢生食海鲜,但还是建议对海产品一定要高温加热,且加热时间足够,将海产品完全烹熟之后再食用。尽量避免食用一些半熟海产品,未能高温加热,里面有可能会含有创伤弧菌等病菌。来源:今晚报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ibhjw.com/kjsczl/16683.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