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治疗白癜风 http://pf.39.net/bdfyy/tslf/180423/6185617.html
点击边框调出视频工具条

点击播放完整视频

什么是慢性皮肤病?

很多患者留有这样的印象:皮肤病很难根治,容易复发,反反复复慢慢就变成了慢性皮肤病。

“如果反复发作超过六周,而且每周发作超过两次,对于荨麻疹这个皮肤病而言,相对于急性荨麻疹,这就属于慢性荨麻疹了,是慢性皮肤病。”医院皮肤科的副主任中医师朱凤举例告诉观众,什么是慢性皮肤病。

“但是,慢性皮肤病并不一定都是从发病时间与频次来诊断,如果是湿疹,还要看皮疹的外观。有的时候,急、慢性还是交替的,慢性的过程中也有急性发作的表现。”

本期节目,朱凤副主任中医师通过四个真实病例为观众科普中医药治疗慢性皮肤病,诸如荨麻疹、湿疹、银屑病的优势。

朱凤

医院副主任中医师

现任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科专业青年委员、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美容专业青年委员,南京中医药学会青年委员。

医院“银屑病专病建设”执行人。从事皮肤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15年余能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诊治皮肤科各种常见病多发病及部分疑难性疾病,如银屑病、痤疮、白癜风、寻常疣、荨麻疹、带状疱疹、黄褐斑、脂溢性脱发、斑秃等等。

在激光治疗损容性皮肤病及皮肤美容方面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激光治疗雀斑、光老化、睑黄瘤、汗管瘤等损容性疾病,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酒渣鼻毛细血管扩张症等血管性疾病,无针水光注射进行皮肤美容及相关皮肤疾病的治疗。年获得美容主诊医师资格。

荨麻疹(瘾疹)

54岁的蒋女士,去年11月发现血糖偏高,同时出现皮肤风团,瘙痒不适,医生让她口服盐酸左西替利嗪片(抗组胺药物),每日1片,但是仍然不能控制症状,皮肤反复出现风团、瘙痒,前前后后5个多月,严重到服药不到24小时,皮疹就会再发,十分痛苦。

今年4月,她第一次来到朱凤主任的门诊,朱凤主任观察到患者蒋女士,周身散在红色风团,舌质红,苔少,脉细。胃口好,多梦,大便偏干,小便正常。

西医诊断:慢性荨麻诊;

中医诊断:瘾疹;

证型:阴血亏虚证。

关键词:慢性荨麻疹

慢性荨麻疹,俗称“风疹块”,是由于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出现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通常在2—24小时内消退,但又会反复发生新的皮疹。

其病因复杂,顽固难治,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且长期反复使用抗组胺药物副作用大。那么,中医药治疗有什么不同之处呢?

朱凤主任说,中医认为慢性荨麻疹患者久病必耗伤气血,致血虚生风化燥,风邪久郁不去,致病情反复发作,风邪是本病的主要外因。

故根据中医“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理论,治疗以祛风为主,辅以活血为法。朱凤主任为蒋女士开了荆防四物汤加减的处方,祛风止痒,养血活血。

荆防四物汤方中的四物汤(生地、白芍、川芎、当归)有养血活血的功效;荆芥、防风具有疏风止痒的作用;生栀子、蒲公英清热解毒,薄荷疏风清热,玄参滋阴清热,北沙参益胃生津,养阴润肺,玉竹养阴润燥,苦参清热燥湿、止痒,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全方共凑疏风清热、养血息风之功效。

组方:荆芥10g防风6g生地15g白芍5g川芎10g当归10g薄荷3g生栀子10g苦参10g蒲公英15g玄参9g玉竹10g北沙参10g甘草3g

关键词:四物汤

四物汤由四味药物组成,熟地味甘性微温,能滋阴养血填精益髓,为养血补虚的要药;当归甘温质润长于补血,是补血圣药,补血养血,同时亦能活血;白芍味苦、酸性微寒,能养血敛阴,和营养肝;川芎味辛性温,能行气活血、祛风止痛,为血中气药,妇科圣药。

四味药配伍补中有通,补而不滞,滋而不腻,养血活血,被后世医家称为“妇科第一方,妇女之圣药”。

服用一剂处方后,蒋女士再来复诊,表示有所好转,朱凤主任延续处方让她继续服用一个月,并将抗组胺药物逐步减量至停用,患者基本痊愈。

关键词:急性荨麻疹

27岁的高女士,生过宝宝后还在哺乳期。来就诊前两周,因受凉后皮肤出现红色风团,瘙痒不适。因为还在哺乳,担心药物对孩子的影响没敢用药,后来瘙痒难耐,想寻求中医药的帮助。

高女士来就诊时,周身散在淡红色风团,瘙痒不适。舌质淡,边有齿痕,苔薄白,脉沉细,时感乏力。

西医诊断:急性荨麻诊;

中医诊断:瘾疹;

证型:血虚风袭证。

朱凤主任给她开了荆防四物汤合四君子汤,其中四物汤养血活血;荆芥、防风具有疏风止痒的作用;四君子汤益气补脾,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医宗金鉴·卷之二十》指出:“产后荣卫具虚,腠理不密”。由于腠理不固,卫阳亏虚,营卫失和所致,虽有感冒症状但在治疗的时候不可用汗、下、利的方法,以防气随津泻,气津两伤,使气血更虚。

但同时在邪实的情况下,不要因为顾虑产妇体虚从而忽略祛邪的重要性,因为邪祛才能正安,或邪祛之后再扶正,否则易生滞邪之弊,甚至内陷生变。在辨证论治时要恰当处理祛邪与扶正之间的辨证关系,以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

产后荨麻诊的患者属于本虚邪实,故给予出自《医宗金鉴》的荆防四物汤治疗。因为产后妇人元气虚弱,百脉空虚,卫阳不固,腠理疏松,风寒之邪易乘虚而入,方中荆芥辛,微温能祛风解表,为发散风寒药中最为平和之品;防风辛,甘,微温,能祛风解表。两药均味辛性微温,温而不燥,合用能够更好地祛风散寒解表。《景岳全书·妇人规》云:“产后气血俱去,诚多虚证。”金元四大家之一朱丹溪亦有“产后多虚说”。故治疗时切忌妄用或过用解表发汗之品。

四物汤,再加四君子汤益气补脾,以资气血生化之源,气旺则血生。

其次,正确产后调护对促进皮疹的消退、治愈具有重要的意义。妇女产后应处于舒适安静的环境,且充分休息,同时注意保暖,衣被适度,避免汗出当风,患者应注意休息,保持乐观心情,产妇体质偏虚,多脾气虚弱,产后勿盲目进补或过食肥甘厚腻甚至辛辣之品,饮食应以清淡富有营养而又易于消化为主,多是蔬菜、水果,以帮助患者身体恢复。

四物汤加四君子汤,被称为“八珍汤”,高女士服用一周后明显好转,见效很快。又巩固了一周后,患者对治疗效果满意。

慢性湿疹(湿疮病)

60岁的顾先生5年没有明显诱因,下肢出现红斑、丘疹,瘙痒不适,但他没足够重视,也没得到正确处理的方法。反复搔抓,皮肤渐渐出现苔藓化,皮疹反复不消,瘙痒难耐来就诊。

朱凤主任说,高先生的双下肢胫前区有片状暗红斑,表明苔藓化明显,周围散在少量丘疹,表面结痂。

西医诊断:慢性湿疹;

中医诊断:湿疮病;

证型:血虚风燥。

慢性湿疹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皮肤病,过敏体质者是此病的高发群体。此病患者可出现局部皮肤瘙痒、红斑、丘疹等症状,且其病情易反复发作。

慢性湿疹的发生是内外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内因包括:患者存在胃肠功能紊乱、植物神经紊乱、精神长期紧张、内分泌失调及免疫力下降等,外因包括:患者遭受日晒、风吹及接触化妆品、动物皮毛、化学物质、不良习惯等。

朱凤主任特别提到了,高先生这种时间较长的慢性湿疹,一般是需要全身的中药调治。除了内服药物达到祛风、止痒、祛湿之外,外洗修复患者皮肤的外观也很重要。外洗很有讲究,药汤的浓度、温度都要征询医生的医嘱。

对于已经比较厚的皮肤增生,患者需要有耐心,治疗周期会比较长。给顾先生开的中药外洗方,由马齿苋30g、生地30g、野菊花30g、蒲公英30g、苦参30g、当归30g、荆芥30g、地肤子30g等组成。

其中,马齿苋、野菊花、蒲公英清热解毒消肿,生地滋阴清热,苦参清热燥湿止痒,当归养血活血,荆芥疏风清热,地肤子清热利湿止痒。

内服加外洗,高先生的湿疹首先是不再瘙痒,不痒他也不会再搔抓,慢慢的皮损也逐渐长好。

银屑病(白疕)

50岁的钱女士有银屑病病史10年了,平时皮疹不多,还不大影响日常生活。年11月,因劳累和上呼吸道感染后,皮疹爆发全身,尤其双下肢皮疹密集,几乎没有一块正常皮肤。

钱女士赶紧来到医院治疗。

西医诊断:银屑病;

中医诊断:白疕(血热证);

查体:躯干、四肢较多鳞屑性红斑,双下肢融合成片状,局部鳞屑呈云母状。薄膜现象,点状出血阳性。舌质红,苔薄黄,脉弦。饮食可,睡眠欠安,二便正常。

朱凤主任回忆,当时科里首次开展给予患者中药浓煎剂口服,予以凉血消银一号方浓煎剂口服,柏黄洗剂药浴,配合NB-UVB照射,维生素E软膏外涂。

凉血消银一号方:水牛角30g生石膏30g黄芩20g白花蛇舌草20g生地15g白术10g知母10g生栀子10g甘草3g

水牛角清解营分之热毒为君药,生栀子清热泻火为臣药,生地、知母滋阴清热,生石膏、黄芩、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白术健脾,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共奏清热凉血消斑的功效。

经过1个月治疗后,钱女士全身皮疹基本消退,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未见异常。

节目编导:蔡晓凤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ibhjw.com/kjscyy/1301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