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随着《国务院西部开发办关于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措施实施意见的通知》等政策的落地,西部大开发战略启动。按西部大开发计划既定以及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协调的范围,西部地区主要包括四川、云南、贵州、西藏、重庆、陕西、甘肃、青海、新疆、宁夏、内蒙古和广西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图源:国务院办公厅 然而20年过去了,中国高教“东强西弱”的格局存在已久,西部高校发展相对缓慢,办学资源也存在严重的区域失衡现象。西部12省几乎占据全国“半壁江山”,全国所“双一流”高校中却仅有28所位居西部。值得注意的是,西部12省之间的高教实力也有着较大的差距:陕西、四川各有8所“双一流”高校,呈“百家争鸣”之势;然而西藏、青海、宁夏、内蒙古、广西等多地仅有一所“双一流独苗”苦苦支撑,很多地方甚至并没有一流大学。如何做好新时代西部高等教育发展,是中国最大的高等教育难题。 如今,西部高等教育发展正迎来新机遇,非均衡格局正悄然改变。不少西部省份加速觉醒,争夺成为继陕川渝之后的下一匹“西部黑马”。 西部“加码”,国家认真的! 一直以来,西部发展都备受国家重视,但“东强西弱”的局面并无太大改观,东部地区的高教以碾压之姿飞速发展,西部地区则只能望洋兴叹。 令人振奋的是,近期,教育部对于西部地区的高教发展又有了新的规划,政策再度加码! 在年8月举行的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发展与改革高峰论坛上,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教育部直属高校工作办公室主任吴岩再次提到,教育部将推出两个“西三角”高等教育战略支撑点。吴岩指出,要把每所高校点的发展变成紧紧地结合国家主体功能区的集群发展,这或是两个“西三角”战略支点的关键。 “两个西三角”、“集群发展”,是关键信息。 两个“西三角” 西北、西南两个“西三角”就是从“一面”战略布局里拆分出的两个战略支点。早在《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年工作要点》中就提及——以成都、西安、兰州和重庆、成都、西安这两个西三角为战略支点。 图源: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印发《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年工作要点》的通知 在《教育部高教司年工作要点》中再次提及——“打造西北、西南高等教育发展战略支点,推进高校集群发展”。 目前,以重庆、成都、西安为核心的“西三角”汇聚了大量优质高等教育资源,也是西部地区最大增长极,在西部大开发战略中担当引领者。未来,两个“西三角”有望成为西部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新增长极”,共同引领西部的强中心。 推进西部高校集群发展 近年来“集群发展”这个概念,在多个场合被屡次提及。年,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张大良在首届区域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论坛上亦是说到,“建设高等教育强区域实质上就是建设优质高等教育集群区。”优质的高等教育集群区有条件、有能力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特殊重要的作用。 《高校集群:高校集聚的本质与研究视角》一文的作者给出了这样的观点:对于高校集群而言,比地理位置临近更重要的是高校组织上的临近。高等教育强区域中聚集的学校之间往往有着密切的联系。例如在北京,以清华、北大为首的22所高校办学联合体实现了课程互选、学分互认;在天津,天津大学和南开大学间实现了图书馆共享,互相开设公共课程等。 在西部,年5月12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校联盟成立。该联盟包括重庆大学、西南大学等8所重庆高校和四川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在内的12所川内高校。联盟将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推动盟校之间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开展友好合作。 图源:封面新闻 除了大家熟知的成渝高校联盟之外,广西师范大学校长贺祖斌也曾撰文建议,加快南宁教育园区、桂林高等教育集聚区建设,努力实现学校集中布局、学科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合构建,形成大学与城市融合发展、学科与产业相适应的高等教育集聚区。 图源:广西师范大学 例如桂林高等教育集聚区,就是依托桂林这一区域中心城市的地理优势,以广西师范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桂林理工大学等为核心,加之桂林医学院、桂林旅游学院、桂林航天工业学院等在空间上的集聚。 高校之间适度“抱团取暖”,整合资源,发挥高等教育的带动和辐射作用,形成教育和城市融合发展,或将成为未来西部高等教育质量提升的必需。 向阳自救,地方拼了! 从教育部、政府层面的多项利好政策,我们可以窥见国家发展西部高教的决心有多大!然而必须牢记的是:政策第一步,自救才是路。各地对自身高教的规划和发展无疑更加重要。若是留意西部在过去20年里的发展,很容易发现,其实除了陕西、四川、重庆,其他一些省份的高等教育其实也取得了令人惊叹的进步。 云南:引得“孔雀西南飞” 云南大学从“国家工程”跻身为一流大学B类之后,一直以来备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