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的门诊是辛丑年的首诊,平静的状态又开始周期性的波涛汹涌。 中医门诊就是人间因果悲欢的一个窥管,半日门诊,往往能领略多幕的不同人生。走出门诊坐进驾驶室的那一刻,用凝神和静默疏导了一上午承接的人间疾苦。中医讲“御神”,及时矫正自身的平衡,才能去做好那个调准星的人。 忽然想记个流水账,也许讲点故事,让更多人知道中医能干什么,比带几个学生更有意义。很多命运多舛、家庭不幸的案例,其实哪怕对中医多一点了解,都可以杜绝。 中医能干什么,讲若干专题可能都说不清,不如记个手账,看看中医在干什么。 以下是年2月21日上午门诊的流水随笔。 关节痛、痛风与肥胖 上午门诊的1、2号是母子二人。母亲六十岁左右,是门诊的老病号,近年似乎是什么病都来这看,有时是夫妻二人一起来看病,疼痛、失眠、咳嗽、发热、皮肤瘙痒、下肢静脉曲张、白睛溢血……大概能记得夫妻二人近年来看过这样一些病症。 妻子首诊看的是疼痛,全身关节痛还是膝关节痛已经不记得了,来之前在很多地方治疗过,膝关节已经变形。第一次来门诊那天,我正好迟到(其实近年迟到或不到频次比较高,感谢不离不弃),听学生说她很焦虑,跟学生说要投诉我。故事发展到后来变成了要送锦旗(拒绝了),因为她口里多年治不好的疼痛和性格上的急躁都让我们给治好了。近几年大小病就都来门诊处理了。 我们通常以为在一个家庭里发展了一个中医粉,就等于发展了一个家庭的粉。现实往往并非如想象般水到渠成,还得靠机缘。就像疫情期间吃中药治好新冠的青年仍然会告诉你他还是不相信中医。成为中医粉的机缘往往在确实走投无路时。 这家的丈夫首先是在网上遭遇的。疫情期间这位先生反复低热不退,到医院治疗后仍然反复发热。没办法了啊,听老婆的,用老婆的御用医生。还好门诊可以为网诊的患者快递中药,几服药就解决了。 反复低热不就是热在少阳吗?soeasy,医院也有知识盲点,或许是疫情期间患者太多,脑袋缺氧一时失误,但此病源从此归我们门诊了。 这家的少爷今日是第一次见,血尿酸偏高,易汗出,肥胖。痛风早期治疗并不困难,体质调一调注意下饮食基本能改善。到了晚期关节变形痛风结石就一言难尽了。汗多这个问题又是中医所擅长的,白天的虚汗、夜晚的盗汗、只半身出汗、固定在某个时间点或部位出汗……汗有很多诡异的出法,正好对应中医善思多变的治法,中医好玩的地方也是在这里,大概没有一种游戏有如此立体多变的程序设计。 肥胖就有点不好搞(这里说的不好搞指短时解决问题),因为太胖了。小伙子没做过针灸,初诊尽量少用针,治疗完留了三个位置的皮肤针,不管他下次来不来,都做件好事,给留了个长线。其中一个针留在了耳前的饥点和渴点之间(听宫穴附近),未来的数天,吃得多和喜欢喝凉水的事情对他来说将比较容易控制,身体会主动看淡饥渴这回事。 这个控制点是从一位台湾医生那里习得的,并且在自己身上进行过验证。自己对自己下手其实有点困难,但是一旦有了游戏通关的心态,下手也是决绝的。 银屑病与肩关节痛 第三个是外地来的患者,有一年夏天得心应手的看了许多皮肤病,最后自己无端也长了一块,促使自己不得不重视病气这回事,这位女患者就在那个时候来的。此次来因为春节期间复发。下肢的病灶浅淡,上肢及背部明显。我说你的病邪集中到了上位,最近心肺有没有什么问题?患者说:“是的,最近肺热咳嗽了一段时间。”开完药扎了针又说近几天肩膀疼,我说好吧,走之前坐起来补两针。补那几针的时候,患者说针扎进去的时候肩痛就随之减轻,扎完就不怎么疼了。立竿见影的效果源于调气机,把没有降下来的肺气给她降下来。 即使真的是肩关节的问题,左肩痛和右肩痛所关联的脏腑也是有区别的,现代医学无法解释中医理论里的气机升降问题,但是这个key能让我们在临床解决很多问题。 鼻炎与头晕 4号也是外地来的患者,首诊是来看鼻炎的,当时肚子里还怀着二胎,跟诊的学生请教我孕妇能不能扎针,看来课堂上没有将这个问题讲透彻。如今孩子已经断奶了。此次来说鼻炎再没有发过,春节期间偶有头晕,脾胃不好,想调理脾胃。坐月子期间还得过看似无从治起的病,跟10号患者有相似,病不同,因相同,放下面讲。患者为什么愿意一大早坐动车赶来看病,医院解决不了的问题。 口渴多尿的糖尿病患者、乳房疼痛的二代和鼻炎的三代 5号是谁一下想不起来了,先提下10号11号和12号,一家三代集体出行。这是春节前新吸的粉。第二代的夫妻两慕名带孩子来看鼻炎,也是用了很多方法不见好,已经影响到睡眠。听说我们这里中药针灸推拿治鼻炎不错。我自己养着孩子,一般不愿意给小朋友扎针,自己看着都心疼。所以开完药后家长要求扎针推拿,断然拒绝了。而且这孩子已经出现了腺样体面容,应该没少受罪,我们尽量让孩子少受罪。 首诊后的第二个周日,一家三口又来了,明显的欣喜,说鼻子不塞了,原来晚上很多鼻涕的情况也没有了,一家人很开心,没想到见效这么快。然后说今天挂了两个号,孩子妈妈身体也不好。 两诊后快到小年了,就没有再出诊。新年第一诊这家挂了三个号。小朋友春节吃坏了,鼻炎有发作的迹象(鼻炎多与脾胃相关),妈妈近几日乳房疼痛,检查有增生和结节,奶奶(姥姥?)口干渴、多尿、失眠…… 重点讲奶奶。教材说糖尿病有三多,多饮多食多尿,临床上没有这些症状的糖尿病患者却很多,当然是多种原因造成。在这位患者身上兼见两症还是很有意思的。但是仔细问诊却发现另有文章。 一是有膀胱下垂病史,还因此做了手术,但是没想到手术后小便频次变得更多。关于内脏下垂问题,本来中医这里有个典型key,补中益气汤、升陷汤什么的,中药将身体的气机提一提也就解决了。今日的4号患者在生二胎后就出现过子宫下垂,中医归为“阴挺”,月子期间不宜走动,通过网诊吃了段时间的中药,将气机往上提一提就恢复了。其实都是一个道理。本来下元就虚,就算用力学原理机械性托住,还是没用解决根本问题啊,小便问题更突出也不足为奇。这就是不了解中医多走的弯路。这位还算好,之前遇医院听从医生建议将子宫切了的,知道后那个无语,能不能先吃几付中药? 第二个有意思的点是这名患者的脉象,这个还得讲一讲京城名医赵绍琴的父亲,清朝御医之首真不是盖的。 …… 晚睡时间到,择时再讲这个脉象,以及另外几个眼疾、风湿痛、胃病、抑郁、手麻等为主证的患者,他们走的弯路以及日本人对中医经方的研究。 学以致用是件爽快的事情,看专科并非中医的出路,阴阳气血脏腑经络,尽量全方位打通才能做到洞察,这个通关过程其实很有意思,趣味才是内生动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ibhjw.com/kjscyy/12789.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