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围静脉输液法操作常见并发症

一,概述:用无菌注射器将一定量的无菌药液注入静脉的方法,称静脉注射法。因药物可直接进入血液而到达全身,所以是作用最快的给药方法。

一、发热反应

(一)原因

1、与输入的液体和加入药物质量有关:药液不纯、变质或被污染,可直接把致热源输入静脉;加药后液体放置时间过长也易增加污染的机会,而且输液时间越长,被污染的机会也就越大。在联合用药及药物配伍方面,如液体中加入多种药物时,容易发生配伍不当,使配伍后药液发生变化而影响药物质量,而且当配伍剂量大、品种多时,所含致热源累加到一定量时,输入体内亦会发生热源反应。

2.输液器具的污染:带空气过滤装置及终端过滤器的一次性输液器虽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对减少输液发热反应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对于终端过滤器对5um以下的微粒滤除率较低,不能全部滤去细菌;而塑料管中未塑化的高分子异物,或因生产环境、生产过程中切割组装等摩擦工艺带入的机械微粒也能成为热源;如输液前为认真检查而使用包装带破损、密闭不严漏气污染和超过使用期的输液器亦会引起发热反应。

3、配液加药操作中的污染:在切割安瓿是用无菌持物钳直接将安瓿敲开,是使玻璃微粒污染药液最严重的安瓿切割方法。加药时,针头穿刺瓶塞,将橡皮塞碎屑带入液体中,如果反复多次穿刺瓶塞,可导致污染机会增加。操作前不注意洗手或洗手后用白大衣或不洁毛巾擦手可造成二次污染。

4、静脉穿刺不成功未更换针头,也可直接把针头滞留的微粒引入静脉。

5、环境空气污染:在进行输液处置时,治疗室及病室环境的清洁状态和空气的洁净程度对静脉输液质量有直接影响。加药时,治疗室的空气不洁,可将空气中的细菌和尘粒带入药液而造成污染。

6、输液速度过快:输液发热反应与输液速度有密切关系,输液速度过快,在短时间内输入的热源总量过大,当其超过一定量时,即可产生热源反应。

(二)临床表现

在输液过程中出现发冷,寒战和发热。轻者38摄氏度,并伴有头痛、恶心、呕吐、心悸、重者高热、呼吸困难、烦躁不安、血压下降、抽搐、昏迷、甚至危及生命。

(三)预防及处理

1、加强责任心,严格检查药物及用具;也是使用前要认真查看瓶签是否清晰,是否过期。检查瓶盖有无松动及缺损,瓶身、瓶底及瓶签处有无裂痕。药液有无变色、沉淀、杂质及透明度的改变。输液器具及药物的保管要做到专人专管,按有效期先后使用。输液器使用前要认真查看包装袋有无破损,用手轻轻挤压塑料袋看有无漏气现象。禁止使用不合格的输液器具。

2、改进安瓿的割据与消毒。采用安瓿锯痕后用消毒棉签消毒一次后折断,能达到无菌的目的,且操作简便、省力。

3、改进加药的习惯进针方法。将加药是习惯的垂直进针改为斜角进针,是针头斜面向上与瓶塞75°角刺入,并轻轻向针头斜面的方向用力,可减少胶塞碎屑和其他的杂质落入瓶中的机会;避免加药时使用大针头及多次刺穿瓶塞。液体中需要加入多种药物时,避免使

用大针头抽吸和在瓶塞同一部位反复穿刺,插入瓶塞固定使用一个针头,抽吸药液时用另外一个针头,可减少瓶塞穿刺次数,以减少瓶塞微粒污染。

4、加强加药注射器使用的管理,注射器要严格执行一人一具,不得重复使用。提倡采用一次性注射器加药,这是目前预防注射器污染的有效措施。

5、避免液体输入操作污染。静脉输液过程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瓶塞、皮肤穿刺部位消毒药彻底,重复穿刺要更换针头。

6、过硬的穿刺技术及穿刺后的良好固定可避免反复穿刺静脉增加的污染。输液中经常巡视观察可避免输液速度过快而发生的热源反应。

7、合理用药注意药物配伍禁忌。液体中应严格控制加药种类,多种药物联用尽量采用小包装溶液分类输入。两种以上药物配伍时,注意配伍禁忌,配置后要观察药液是否变色、沉淀、混浊。配置粉剂药品时要充分振摇,使药物完全溶解方可使用。药液配制好后检查无可见微粒方可加入液体中。液体现用现配可避免毒性反应及溶液污染。

8、对于发热反应轻者,减慢输液速度,注意保暖,配制针刺合谷、内关等穴位。

9、对于高热者给予物理降温,观察生命体征,并按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及激素治疗。

10、对严重发热反应者应停止输液,予对症处理外,应保留输液器具和溶液进行检查。

11、如仍需继续输液,则应重新更换液体及输液器、针头,重新更换注射部位。

二、急性肺水肿

(一)原因

1、由于输液速度过快、短时间输入过多液体,使循环血量急剧增加,心脏负担过重而引起。

2、老年人代谢缓慢,机体调节机能差,特别是多数老年人都患有高血压、冠心病或其他脏器的慢性疾病,单位时间内输入的液体和钠盐多了,就会发生潴留而是细胞外液容量发生扩张及向细胞内液中渗透,造成组织间水肿和细胞内水肿。组织间水肿可导致充血性心力衰竭,细胞内水肿可影响细胞正常生理功能,尤其是肺、脑等细胞水肿,威胁患者生命。

3、外伤、恐惧、疼痛等均可使机体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及作用延长,此时,输入液体过多、过快也可能发生潴留导致肺水肿。

4、心、肝、肾功能障碍患者输液过快,也容易使钠盐及水发生潴留导致肺水肿。

5、脑垂体后叶能降低肺循环和门静脉循环的压力,还能强烈收缩冠状动脉引起心绞痛及收缩其他小动脉引起动脉血压升高,加重心脏后负荷,引起急性左心衰竭,导致水分在肺组织中停留时间延长引起肺水肿。

(二)临床表现

患者突然出现呼吸困难。胸闷、气促、咳嗽、咳泡沫痰或泡沫样血性痰。严重时稀痰液可从鼻腔流出,听诊肺部出现大量湿性啰音。

(三)预防及处理

1、注意调节输液速度,尤其是对老年人、小儿、心脏病患者速度不宜过快,液量不宜过多。

2、经常巡视输液病人,避免体位或肢体改变而加快或减慢滴速。

3、发生肺水肿时立即减慢或停止输液,在病情允许情况下使病人取端坐位,两腿下垂。高浓度给氧,最好用50%~70%酒精湿化后吸入,酒精能减低泡沫表面张力,从而改善肺部气体交换,缓解缺氧症状。必要时进行四肢轮流扎止血带或血压计袖带,可减少静脉回心血量。酌情给予强心剂、利尿剂。

三、静脉炎

(一)原因

1、无菌操作不严格,可引起局部静脉感染。

2、输入药液过酸或过碱,引起血浆pH值改变,可以干扰血管内膜的正常代谢机能而发生静脉炎。

3、输入高渗液体,使血浆渗透压升高,导致血管内皮细胞脱水发生萎缩、坏死等最终导致静脉收缩、变硬引起无菌性静脉炎。

4、由于长时间在同一部位输液,微生物由穿刺点进入或短时间内反复多次在同一血管周围穿刺、静脉内放置刺激性大的塑料管或静脉留置针放置时间过长、各种输液微粒的输入均可以因机械刺激和损伤而发生静脉炎。

5、输液速度与药液的影响:刺激性大的药物如抗癌药物多系化学及生物碱类制剂,作用域细胞代谢的各个周期,这类药物所致静脉炎多为坏死型。如短时间内大量溶液进入血管内,超出了其缓冲和应激能力,或在血管受损处堆积,均可使血管内膜受刺激而发生静脉炎。

6、高浓度刺激性强的药物,如青霉素,浓度过高可使局部抗原抗体结合,释放大量的过敏毒素,最终引起以围绕在毛细血管周围的淋巴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浸润为主的渗出性炎症;另外长期使用,引起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形成红肿型静脉炎。

(二)临床表现

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发红、肿胀、灼热、疼痛,有时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发病后因炎性渗出、充血水肿、官腔变窄而致静脉回流不畅,甚至堵塞。

(三)预防及处理

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避免操作中局部消毒不严密或针头被污染。加强基本功训练,静脉穿刺力争一次成功,穿刺后针头要固定好,以防针头摆动引起静脉损伤而诱发静脉炎,对长期静脉输液者应有计划地更换输液部位,注意保护静脉。

2、严禁在瘫痪的肢体行静脉穿刺和补液。最好选用上肢,因下肢血流缓慢容易产生血栓和炎症,输入刺激性强的药物时,尽量选用粗血管。

3、输入非生理pH值药液时,适当缴入缓冲剂,使pH值尽量接近7.4为宜,输注氨基酸类或其他高渗药液时,应与其他液体混合输入,而且输入速度要慢,使其有充分稀释的过程。

4、严格控制药物的浓度和输液速度。输注刺激性药物的浓度要适宜,且输注的速度要均匀而缓慢,因药物浓度过高或输液速度过快都易刺激血管引起静脉炎。

5、在输液过程中,要严格无菌技术操作规程,严防输液微粒进入血管。

6、严格掌握药物配伍禁忌,每瓶药液联合用药,以不超过2~3种为宜。

7、在使用外周静脉留置针期间,每日用TDP灯照射穿刺肢体两次,每次30min。输液过程中,持续热敷穿刺肢体。特别是湿热敷效果最好,每日2h一次,每次20min,热疗改善了血液循环,加快静脉回流,增加病人新陈代谢和白细胞的吞噬功能,有助于血管壁创伤的修复,增强了病人局部的抗炎能力。

8、营养不良、免疫力低下的病人,应加强营养,增强机体对血管壁创伤的修复能力和对局部炎症的抗炎能力。

9、尽量避免选择下肢静脉留置留置针,如特殊情况或病情需要在下肢静脉穿刺,输液时可抬高下肢20~30°,加快血液回流,缩短药物和液体在下肢静脉的滞留时间,减轻其对下肢静脉的刺激。如手术时留置在下肢静脉的留置针,24h后应更换上肢。

10、加强留置针留置期间的护理,针眼周围皮肤每日用碘酒、酒精消毒后针眼处再覆盖以酒精棉球和无菌纱布予以保护。连续输液者,应每日更换输液器一次。

11、一旦发生静脉炎,停止在患肢静脉输液并将患肢抬高、制动。根据情况局部进行处理:①局部热敷。②用50%硫酸镁行湿热敷。③中药如意黄金散外敷。④云南白药外敷,云南白药外敷可活血、消肿、止痛、通经化瘀,用酒精或食醋调制,可增加药物渗透性。该药具有抗凝血,抗血栓作用,可阻止损伤部位血凝和血栓形成,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抑制炎性渗出,促进肿胀消散而到达治疗目的。⑤仙人掌外敷:仙人掌皮、刺去掉,去g捣烂,加少许盐粒,调匀,负载患处约0.5cm左右,上盖一层软薄膜,以防水分蒸发而降低疗效,每天一次,直至治愈。⑥金果榄浸液湿敷;取金果榄g75%酒精ml,共置与密封玻璃容器中浸泡7天以上,制成金果榄浸液。用无菌纱布浸透药液,覆盖于红肿处,敷盖面积应大于红肿边缘1cm,并不断将药液洒于敷料上,以保持一定的温湿度,每日三次,每次1h⑦大黄外敷;大黄研为细粉,用时取大黄粉适量加香油调为糊状敷于患处,敷药厚度以0.2~0.4cm为宜,外裹纱布,每日换药一次,一周为一个疗程,如未愈者可连续治疗2~3个疗程。⑧亦可用自制复方龙石膏外敷、六合丹外敷、四妙勇安汤加味、七厘散外敷、红归酊、湿润烧伤膏、六神丸外敷。⑨也可行超短波理疗。

12、如合并全身感染,应用抗生素治疗。

四、空气栓塞

(一)原因

由于输液导管内空气未排尽、导管连接不严密、在加压输液时护士未在旁边守护,液体输完后未及时拔针或更换药液情况导致空气进入静脉,形成空气栓子。空气栓子随血液进入右心房,在进入右心室造成空气栓塞。

(二)临床表现

病人突发性胸闷,胸骨后疼痛,眩晕,血压下降,随即呼吸困难,严重紫绀,病人有濒死感,听诊心脏杂音。如空气量少,到达毛细血管时发生堵塞,损害较小。如空气量大,则在右心室内阻塞肺动脉入口,引起严重缺氧,而引起死亡。

(三)预防及处理

1、输液前注意检查输液器连接是否紧密,有无松脱。穿刺前排尽输液管及针头内的空气。

2、输液过程中及时更换或添加药液,输液完成后及时拔针。如需加压输液,应有专人守护。

3、发生空气栓塞,立即置病人于左侧卧位和头低脚高位,该体位有利于气体浮向右心室肩部,避免阻塞肺动脉入口,随着心脏的跳动,空气被混为泡沫,分次小量进入肺动脉内以免发生阻塞。有条件者可通过中心静脉导管抽出空气。

4、立即给予高流量吸氧,提高病人的血氧浓度,纠正缺氧状态;同时严密观察病人病情变化,如有异常及时对症处理。

五、血栓栓塞

(一)原因

1、长期静脉输液造成血管壁损伤及静脉炎,致使血小板粘附与管壁,激活一系列凝血因子而发生凝血致血栓栓塞。

2、静脉输液中的液体被不容微粒污染,可引起血栓栓塞。特别是脑血栓、动脉硬化的病人,由于其血脂高、血粘度大,当不溶性微粒进入静脉血管时,使血液中的脂质以不溶性微粒为核心,不断包裹形成血栓病灶。

(二)临床表现

根据不溶性微粒的大小、形状、化学性质以及堵塞人体血管部位、血运阻断的程度和人体对微粒的反应而表现不同。

不溶性微粒过多过大,可直接堵塞血管,引起局部血管阻塞,引起局部红、肿、热、痛、压痛、静脉条索状改变。不溶性微粒进入血管后,红细胞聚集在微粒上,形成血栓。如阻塞严重致局部血液供应不足,组织缺血缺氧,甚至坏死。

(三)预防及处理

1、避免长期大量输液。

2、为病人行静脉穿刺后,应用随车消毒液洗手,方能为第二者穿刺,以减少细菌微粒的污染。配药室采用净化工作台,它可过滤清除空气中尘粒,以达到净化空气目的,从而减少微粒污染。

3、正确切割安瓿,切忌用镊子等物品敲开安瓿。在开启安瓿前,以70%酒精擦拭颈段

可有效减少微粒污染。

4、正确抽吸药液,抽药操作时不能横握注射器;注射器不能反复多次使用;抽吸安瓿时不应倒置,针头置于颈口时,玻璃微粒污染最多,于底部抽吸时微粒最少,但针头触及底部易引起钝针,因此针头应置于安瓿的中部。向输液瓶内加药或注射时,应将针管垂直静止片刻。因微粒沉淀较快,可使其沉淀于针管内,再缓缓注入,同时尽量减少液体瓶的摆动,这样会使瓶内的较大微粒平稳沉积于瓶口周围,以减少微粒进入体内。

5、正确选择加药针头,尽量减少针头反复穿刺橡胶瓶塞,可明显减少橡胶微粒的产生。

6、输液终端滤器可截留任何途径污染的输液微粒,是解决输液微粒危害的理想措施。

7、发生血栓栓塞时,应抬高患肢,制动,并停止在患肢输液。局部热敷,做超短波理疗或TDP灯照射,每日两次,每次15~20min。严重者手术切除栓子。

六、疼痛

(一)原因

在静脉输注某些药物如氯化钾、抗生素、化疗药物等过程中,因所输入的药液本身对血管的刺激或因输注速度过快,可引起注射部位不同程度的疼痛。药液外漏出血管,导致皮下积液,引起局部疼痛。

(二)临床表现

药液滴入后,患者感觉输液针头周围剧烈疼痛,继而出现红肿。病人往往需忍痛坚持治疗或因疼痛难忍而停止输液,若因药液外渗引起,穿刺部位皮肤可见明显的肿胀。

(三)预防及处理

1、注意药液配置的浓度,输注对血管有刺激性的药液时,宜选用大血管进行穿刺,并减慢输液速度。

2、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若发现液体外漏,局部皮肤肿胀,应予拔针另外选择部位重新穿刺。局部予以热敷,肿胀可自行消退。

3、可采用小剂量利多卡因静脉注射,以减轻静脉给药引起的疼痛。

七、败血症

(一)原因

1、输液系统被细菌或真菌等病原微生物污染,通医院内感染败血症。污染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液体或输液装置被污染,另一种是输液过程操作不当引起的病原体进入血液。

2、穿刺点局部细菌繁殖并随导管反复移动被带入体内积导管头端,全身其他部位的感染灶将病原菌释放入血,病原菌可附着于导管头端把那个在此繁殖。导管败血症的病原菌常见有: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还有真菌、念珠菌等。

3、营养液在配置过程中被病原菌污染或输液管道系统在连接处密封不严。

(二)临床表现

输液过程中突然出现畏寒、寒战、高热、剧烈恶心、呕吐、腰痛、紫绀、呼吸及心率加快,有的病人出现四肢厥冷。血压下降、神志改变,而全身各组织器官又未能明确发现感染源。

(三)预防及处理

1、配置药液或营养液、导管护理等操作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2、采用密闭式一次性输液器。

3、认真检查输入液体质量、透明度、溶液;瓶有无裂痕、瓶盖有无松动、瓶签字迹是否清晰及有效期等。

4、输液过程中,经常巡视,观察病人情况及输液管道有无松脱等。

5、严禁自导管取血化验,与导管相连接的输液系统24h更换一次,每日消毒并更换敷料。

6发生败血症后,立即弃用原补液,重新建立静脉通道,给予哌拉西林、头孢曲松和头孢他啶联合阿米卡星等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治疗,合并休克者,另外建立一天静脉通道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扩容,以间羟胺、多巴胺等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血压,有代谢酸中毒者,以5%碳酸氢钠纠正酸中毒。

八、神经损伤

(一)原因

由于患儿肥胖、重度脱水、衰竭,在静脉穿刺过程中,患儿哭闹躁动不安或穿刺不当造成误伤神经血管。对一些血管、神经有刺激性的药液漏出血管外也可以引起神经损伤。

(二)临床表现

穿刺部位肿胀,淤血或伴发冷、发热、局部疼痛、不能触碰,根据损伤神经的部位,可出现相应关节功能受限。

(三)预防及处理

1、输注对血管、神经有刺激性的药液,先用等渗药水行静脉穿刺,确定针头在血管内后才连接输液器,输液过程中,严密观察药液有无外漏。

2、静脉穿刺时,选择手背静脉,和熟悉手部神经与血管的解剖结构与走向,进针的深度应根据病人体型胖瘦及血管显露情况而定,尽可能一次成功,长期输液患者应经常更换注射部位,保护好血管。

3、注射部位发生红肿、硬结后,严禁热敷,可用冷敷每日2次;桡神经损伤后,患肢不宜过多活动,可用理疗、红外线超短波照射,也可用肌肉注射维生素B12、维生素B1。

九、静脉穿刺失败

(一)原因

1、静脉穿刺时见回血在顺血管方向进针时没掌握好角度。

2、反复在皮下穿刺寻找静脉,致外套管尖端边缘破损或边缘外翻,尖端可进入静脉,已破损的或外翻的尖端无法随静脉进入。

(二)临床表现

针头未穿刺静脉,无回血,推注药物有阻力,输液点滴不畅,甚至不滴;或针头斜面一半在管腔外,药液渗出至皮下,局部疼痛及肿胀。

(三)预防及处理

1、同静脉注射的静脉穿刺失败的预防及处理措施。

2、严格检查静脉留置针包装及质量,包装有破损或过期不能使用,如外套管体脆性大,不柔软,易从外套管根部断裂,尖端不圆钝容易外翻或破损。

3、使用静脉留置针操作时要稳,进针时要快、准确,避免在皮下反复穿刺,减少血管内膜损伤,固定要牢固,防止术中因躁动而脱出。

4、穿刺时操作者除了观察是否有回血外,还要注意体会针尖刺入血管时的“空旷感”来判断是否进入血管,不要盲目的进针或退针。

5、穿刺见回血后要平行缓慢顺血管的方向进针约0.1~0.2cm,使外套管的尖端进入血

管,再轻轻向内推入整个外套管。

6、见回血后顺血管方向边退针芯边向血管内推入外套管时,不能将外套管全部送入,如有阻力,不要硬向内推送,观察静脉是否有较大弯曲或者是有静脉瓣等,如证实外套管确实在血管内,而且已进入静脉一部分,不一定全部推入,也可固定。

十、药液外渗性损伤

同静脉注射操作并发症

十一、导管阻塞

(一)原因

穿刺前准备不充分;穿刺时未及时回抽,输液或输血完毕未及时发现,导致血液回流至

导管凝固,造成导管阻塞。

(二)预防及处理

穿刺前要连接好输液装置,穿刺时要及时回抽,穿刺后要加强巡视,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十二、注射部位皮肤损伤

(一)原因

静脉输液穿刺成功后,常规都需要用胶带将输液针头固定在皮肤上,但由于临床上对于肢体浮肿的病人极易出现胶带周围透吸水泡,皮肤敏感者如婴幼儿,高敏体质者,易因胶布引起皮肤损伤。输液时间长,增加了胶带与皮肤的粘度,揭取时易发生皮肤创伤。

(二)临床表现

推药阻力大,无法将注射器内的药液推入到体内。静脉点滴不畅或不滴。有时可见导管内凝固的血液。

(三)预防及处理

1、改用一次性输液胶布。

2、对于浮肿及皮肤敏感者,使用输液固定带。

3、在输液结束揭取胶布时,动作要缓慢、轻柔,一手揭取胶布,一手按住病人与胶布黏贴的皮肤慢慢分离,以防止表皮撕脱。

4、如发生表皮撕脱,注意保持伤口干燥,每天用2%碘伏消毒伤口。

压疮风险的评估:

对瘫痪、意识不清、大小便失禁、水肿、痴呆、营养不良、高龄老人(65岁以上)、病情危重、强迫体位者入院或手术后(局麻除外)当班必须完成初次评估(用Braden压疮风险护理单)。评分标准:最高23分,15-18分低危,13-14分中危,10-12分高危险,<9分非常危险。13-18分病情变化时评估,以后每周评估一次;≤12分每天评估。

住院病人跌倒/坠床风险的评估

1.住院病人跌倒风险初始评估:

凡新人院病人均需根据《坠床、跌倒危险因素评估表》进行跌倒风险初始评估(新生儿除外),评估在病人人院8小时内完成。首次评估后的总分记录在入院护理评估单上。

2.跌倒/坠床危险度评估:满分29分,分值越高危险程度越大。

1~7分危险度Ⅰ有发生跌倒坠床的可能。

8~16分危险度Ⅱ容易发生跌倒坠床。

17分以上危险度Ⅲ经常会发生跌倒坠床。

3.评估≧8分时,填写住院病人跌倒风险因子评估及预防措施记录单,悬挂“防坠床”警示牌,对患者及家属进行防跌倒知识的宣教,必要时使用床档、约束带等。昏迷、躁动、老年等高危患者,留专人陪护,外出检查有人陪同。所有工作人员对有风险病人应予以特别







































钙泊三醇倍他米松软膏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家医院比较好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ibhjw.com/kjscys/947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