痒、痒、痒……有一种皮肤病,从宝宝出生时就可能相伴而来,发作时痒得坐卧不宁、晚上睡不好,经常控制不住挠破皮,而且越挠越痒、越痒越挠,挠至渗血仍欲罢不能,简直“痒不欲生”。 发生在婴幼儿期,它易被误为“奶癣”,迁延到儿童期还治不好,又易被误为只是普通的“小儿湿疹”,控制不好甚至可能困扰一生。 这不,每年秋天,随着秋风起,皮肤更加干燥,有人痒到挠出血仍止不住手! 女童“湿疹”反复痒到挠出血 近来,武汉源盛堂中医门诊进行咨询的人群,因瘙痒难忍前来就诊的人不在少数。其中有一部分家长反映孩子反复湿疹、伴有过敏、鼻炎甚至哮喘。 去年初秋的时候,皮教授亲诊过一个典型特应性皮炎的5岁女童。当女童的家长帮她把裤子退下时,裤子上血迹斑斑,下肢的皮损还渗着血。 据女童家长反映,宝宝在婴儿期就开始长湿疹,一直反反复复,还伴有过敏性鼻炎,最近病情复发又痒得难忍。 “孩子痒得夜里睡不好觉,如果不是父母轮流守着,挠到渗血都止不住手。”皮教授医助说:“湿疹就像个‘垃圾桶’,有时临床上找不到明确原因的以湿疹样皮炎表现的皮肤病经常都被‘往里装’,其中不少孩子是特应性皮炎”。 在门诊咨询的小患者当中,像这位女童一样反复发作、一直被误为普通湿疹治疗的特应性皮炎的孩子并不少见。 特应性皮炎 特应性皮炎,又称为遗传过敏性皮炎、异位性皮炎,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多于婴幼儿时期发病,并迁延至儿童和成人期。以湿疹样皮疹,伴剧烈瘙痒,反复发作为临床特点,病患本人或家族中常有明显的“特应性”,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主要是对食入物、吸入物或接触物不耐受或过敏所致。患有湿疹的孩子起初皮肤发红、出现皮疹、继之皮肤发糙、脱屑,抚摩孩子的皮肤如同触摸在砂纸上一样。遇热、遇湿都可使湿疹表现显著。 有研究发现,如果父母一方有特应性皮炎,子女出生后3个月内发病率可达25%以上,2岁内发病率可达50%以上;如果父母双方都有特应性皮炎病史,子女发病率甚至可高达79%!有些父母没有明显的病史,但可以在其他家庭成员身上找到过敏性疾病史。 根据发病年龄和皮疹特点,特应性皮炎可分为三期: 婴儿期(出生~2岁) 很多人听说过的“奶癣”实际上有很大部分就是婴儿期的特应性皮炎,它多发在面、头皮、额、颈等部位,四肢也可受累;发病时宝宝会出现瘙痒性红斑、丘疹、糜烂、渗出和结痂等。 因为无法表达瘙痒的难受,宝宝常会烦躁哭闹,睡不踏实。这类特应性皮炎的小患儿部分在2岁之内可逐渐好转,但也有一部分病情迁延、发展成儿童期特应性皮炎。 儿童期(2~12岁) 这个年龄段的特应性皮炎患儿,皮肤非常干燥,皮损多发生在四肢屈侧,双肘窝、腘窝受累最常见,即中医俗称的“四弯风”;也有的发生在眼睑、面部和前颈。因为瘙痒、经常抓挠,皮肤有明显抓痕,还没好又被抓破,反复搔抓皮损增厚,如果未及时干预缓解,易形成恶性循环。 青年成人期(12岁以上) 这个阶段的特应性皮炎好发于颈、胸背上半部,另外,四肢屈侧、眼周甚至连手足部位也可出现症状。因为剧痒,患者常抓破皮。皮损常表现为局限性肥厚性皮损,有时可呈急性、亚急性湿疹样改变。 皮肤瘙痒,以及下列5条中3条或3条以上者,即可以诊断: 1.近年来全身皮肤干燥史; 2.屈侧皮炎湿疹史,包括肘窝、腘窝、踝前、颈部(10岁以下包括颊部); 3.个人哮喘或过敏性鼻炎病史(或在4岁以下儿童的一级亲属中有特应性疾病病史); 4.2岁以前发病(适用于4岁以上者) 5.屈侧可见湿疹(或4岁以下儿童在面颊部/前额和四肢伸侧可见湿疹)。 防治 保湿抗炎是关键外用治疗要规范 特应性皮炎易反复发作,很多小患儿和家长为此很苦恼。如果是轻度的特应性皮炎,除了做好保湿之外,可同时局部外用抗炎药;而发展到中重度时,因为特应性皮炎患者的皮脂分泌量比较少,经皮水分丢失较严重,所以皮肤的屏障功能容易受破坏。专家提醒,日常一定要坚持保湿护理。 建议每天早晚涂抹润肤剂。另外,洗澡建议选淋浴不泡澡,水温不宜过高,最好在32至34℃;洗完澡后3分钟内,趁着皮肤水分未干,及时涂抹全身保湿护理。保湿护肤品有霜剂或乳剂两种,如果需要外用抗炎药时,可以先擦霜剂,半小时后再擦抗炎药;而用乳剂时,则可以先擦抗炎药30分钟再擦乳剂。 总之,患了特应性医院进行问诊咨询。 皮先明 职称:主任医师、教授 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湿疹、痤疮、脱发、银屑病、白癜风及生殖器疱疹皮肤性病疑难杂症。 执业经历:主任医师、皮肤科主任、湖北中医药大学教授、湖北省医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常务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常务委员、湖北省医师协会皮肤性病专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医院皮肤科学术带头人。 个人乌鲁木齐治疗白癜风最好的丙酸倍氯米松粉雾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