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叫醒你的不是闹钟,而是对加薪的渴望

——轻轻考

备考技巧

答题技巧

本节内容中考生需要重点掌握股骨颈骨折的分类、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掌握股骨转子间骨折分型、诊断与鉴别诊断及治疗;掌握股骨干骨折的治疗及相关并发症;掌握胫骨平台骨折分型及诊断与治疗;掌握胫腓骨骨折的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

记忆技巧

考点10胫腓骨骨折

解剖概要及并发症

解剖

骨折并发症(特别重要)

上1/3:胭动脉在分出胫后动脉后,穿过比目鱼肌腱向下走行,此处血管固定

小腿下段严重缺血或坏死(胫后动脉损伤)

中1/3腿的肌筋膜与胫骨、排骨和胫腓骨间膜一起构成四个

骨筋膜室综合征——肌肉缺血坏死,后期成纤维

筋膜室

化,严重影响下肢功能

下1/3:共应下1/3的血循环明显减少。同时该处几乎无肌肉附着,由远端获得的血液供应很少

延迟愈合或不愈合

腓骨

腓骨颈骨折可以引起腓总神经损伤

足内翻下垂畸形(马蹄足)

注意:“知识点”表示是考试常考点;“知识点”表示是考试难点、易混易错点。

考点一、股骨颈骨折

知识点1.股骨颈骨折的分类

股骨颈骨折的分类

分型依据

具体分型

定义

临床考点(TANG整理)

按骨折线

部位

股骨头下骨折

骨折线位于股骨头下

股骨头严重缺血,发生缺血坏死机会很大

经股骨颈骨折

骨折线位于股骨颈中部,常呈斜形

股骨头也有明显供血不足,易发生股骨头缺血坏死或骨折不愈合

股骨颈基底骨折

骨折线位于股骨大、小转子间连线处

骨折部位对血供干扰较小,容易愈合,股骨头坏死率低

按骨折线

方向

内收骨折

Pauwels角(远端骨折线与两侧髂嵴连线所成的夹角)大于50°

由于骨折面接触较少,容易再移位,属于不稳定性骨折。Pauwels角越大,骨折端所受的剪切力越大,骨折越不稳定

外展骨折

Pauwels角小于30°

由于骨折面接触多,剪力小,不容易再移位,属于稳定性骨折;但如果处理不当,如过度牵引,外旋,内收,或过早负重,也会移位,变为不稳定骨折

按移位程度

Galden分型:不完全骨折:仅有部分出现裂纹

完全骨折但无移位

完全骨折,部分移位且股骨头与股骨颈有接触

完全移位的骨折

知识点2.临床表现及诊断

1.中老年人有摔倒受伤史,伤后感髋部疼痛,下肢活动受限,多数不能站立和行走。

少数伤后并不立即出现活动障碍,仍能行走,但数天后髋部逐渐疼痛加重,甚至不能行走,说明受伤时可能为稳定性骨折,以后发展为不稳定性骨折。

2.患肢外旋畸形,45°~60°之间。

3.髋部肿胀及瘀斑,有压痛、下肢轴向叩击痛。

4.患肢缩短Bryant三角底边较健侧缩短;股骨大转子上移在Nelaton线之上。

髋部正位+侧位X线片——确诊。

知识点3.治疗

股骨颈骨折的治疗

治疗

适应证

具体治疗措施(TANG小结)

非手术疗法

无明显移位的外展型或嵌入型等稳定性骨折;年龄过大,全身状况差或合并有严重心、肺、肾、肝功能障碍者

穿防旋鞋,保持下肢于中立位;下肢皮肤牵引,卧床6~8周。同时进行肌肉锻炼,以防静脉回流障碍或静脉血栓形成。3个月后,骨折已基本愈合,可逐渐扶双拐下地,患肢不负重行走

手术疗法

内收型和有移位的骨折;65岁以上老人股骨头下型骨折;青少年;股骨颈陈旧性骨折不愈合、影响功能的畸形愈合、股骨头缺血坏死或合并髋关节骨关节炎者

闭合复位内固定;切开复位内固定;转子间截骨矫正力线;植骨或血管移植,重建或改善血循环人工关节置换术

考点二、股骨转子间骨折

知识点1.分型——Tronzo和Evans的分类方法

股骨转子间骨折分型

分型

骨折线

移位

股骨矩

合并其他骨折

Ⅰ型:单纯转子间骨折

外上斜向下内

完整

Ⅱ型

合并小转子撕脱骨折

Ⅲ型

累及股骨矩

合并小转子骨折,

常伴转子间后部骨折

Ⅳ型

股骨颈和大转子冠状面暴裂骨折

伴大、小转子粉碎骨折

V型:反转子间骨折

内上斜向下外

股骨矩破坏

伴有小转子骨折

知识点2.临床表现

受伤后,转子区出现疼痛,肿胀,瘀斑,下肢不能活动。检查发现转子间压痛,下肢外旋畸形明显,可达90°,有轴向叩击痛。测量可发现下肢短缩。

知识点3.鉴别诊断

股骨颈骨折与股骨转子间骨折的鉴别

操作

股骨颈骨折

股骨转子间骨折

查体

髋部肿胀及瘀斑,有压痛

转子区疼痛、肿胀、瘀斑

外旋

45°~60°

可达90°

移位

Bryant三角底边较健侧缩短,股骨大转子上移在Nelaton线之上

知识点4.治疗

1.非手术治疗

(1)稳定性骨折:胫骨结节或股骨髁上外展位骨牵引,6~8周后逐渐扶拐下地活动。

(2)不稳定性骨折:骨牵引下试行手法复位,用牵引力矫正短缩畸形,侧方挤压矫正侧方移位,外展位维持牵引避免发生髋内翻。

非手术疗法缺点:较长时间卧床,并发症多,死亡率高,更多主张早期手术治疗。

2.手术治疗:切开复位内固定。

手术目的:尽可能达到解剖复位,恢复股骨矩的连续性,矫正髋内翻畸形,坚强内固定,早日活动,避免并发症。

适应证:不稳定骨折,或手法复位失败者。

考点三、股骨干骨折

知识点1.临床表现与诊断

股骨干骨折的表现

C

移位方向

其他细节

上1/3

由于髂腰肌、臀中、小肌和外旋肌的牵拉,使近折端向前、外及外旋方向移位;远折端则由于内收肌的牵拉而向内、后方向移位;由于股四头肌、阔筋膜张肌及内收肌的共同作用而向近端移位

中1/3

由于内收肌群的牵拉,使骨折向外成角

下1/3

远折端向后移位

有可能损伤腘动脉、静脉和胫神经、腓总神经,应仔细检查远端肢体血循环及感觉、运动功能

知识点2.治疗

股骨干骨折的治疗

适用于

具体治疗手段

非手术方法

稳定性骨折,软组织条件差者

成人

胫骨结节或股骨干髁上持续骨牵引8~10周

儿童

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皮肤牵引维持。较小的成角畸形及2cm以内的重叠可以接受

3岁以下儿童

垂直悬吊皮肤牵引

手术疗法

非手术治疗失败;多处骨折;伴血管神经损伤;老年人骨折不宜长期卧床者;陈旧性骨折不愈合或有功能障碍的畸形愈合;

无污染或污染很轻的开放性骨折

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切开复位,带锁髓内钉内固定;弹性钉内固定;外固定架外固定

考点四、胫骨平台骨折

胫骨平台骨折分型

分型

治疗

第1型:单纯胫骨外髁劈裂骨折

A.无明显移位—石膏托固定4~6周

B.明显移位——切开复位内固定

第2型:外髁劈裂合并平台塌陷骨折

切开复位,同时植骨,内固定

第3型:单纯平台中央塌陷骨折

A.塌陷<1cm——石膏固定4~6周

B.>1cm或有膝关节不稳定者——手术切开复位,植骨

第4型:内侧平台骨折

A.无移位——石膏固定4~6周

B.伴有骨折塌陷及合并交叉韧带损伤——切开复位,植骨

第5型:胫骨内外髁骨折

稳定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

第6型:胫骨平台骨折,同时有胫骨干骺端或胫骨干骨折

考点五、胫腓骨骨折

胫腓骨骨折在长管骨骨折中最常见,约占全身骨折的13.7%。多见于儿童和青壮年,多为直接暴力所致。

知识点1.解剖概要及并发症

解剖

胫腓骨解剖概要

骨折相关临床联系及并发症

胫骨中上段的横切面是三棱形,至中下1/3交界处变成四方形

两者移行交界处——骨折好发部位(骨形态发生改变)

胫骨的前内侧位于皮下,又有棱角

骨折端极易穿破皮肤而形成——开放性骨折

胫骨上端与下端关节面相互平行

若骨折对位对线不良,使关节面失去平行——创伤性关节炎

腘动脉在分出胫后动脉后,穿过比目鱼肌腱向下走行。此处血管固定

胫骨上1/3骨折——下骨折段向上移位,可致胫后动脉损伤——小腿下段严重缺血或坏死

小腿肌筋膜与胫骨、腓骨和胫腓骨间膜一起构成四个筋膜室

由于骨折后骨髓腔出血,或肌肉损伤出血,或因血管损伤出血,均可引起骨筋膜室综合征,导致肌肉缺血坏死,后期成纤维化,将严重影响下肢功能

胫骨的营养血管从胫骨上、中1/3交界处入骨内

在中、下1/3处的骨折营养动脉损伤,供应下1/3的血循环明显减少;同时胫骨下1/3几乎无肌肉附着,由远端获得的血液供应很少——胫骨下1/3骨折愈合较慢,容易发生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

在腓骨颈,有腓总神经由胭窝后、外侧斜向下外方,经腓骨颈进入腓骨长、短肌及小腿前方肌群

腓骨颈有移位的骨折——腓总神经损伤

知识点2.治疗

治疗目的:矫正成角、旋转畸形,恢复胫骨上端及下端、下关节面的平行关系,恢复肢体长度。

1.无移位小夹板或石膏固定。

2.有移位的横形或短斜形骨折手法复位,小夹板或石膏固定。

3.不稳定的胫腓骨干双骨折跟骨结节牵引,克服短缩畸形后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

4.切开复位内固定指征①手法复位失败;②严重粉碎性骨折或双段骨折;③污染不重,受伤时间较短的开放性骨折。

是不是在想

有没有其他系统的必考讲义

比如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

那当然是······

有的啦

本节内容选自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命题人·高频必考点》

这里有所有你想要的系统章节必考讲义

抢购方式

扫描下方的







































李从悠
北京治疗白癜风比较好专科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ibhjw.com/kjscys/1079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