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的发明或改进就能给病人带来大大的实惠。你知道吗?医院,一群新生儿科、肾内科、神经内科、骨科等临床医生护士,根据专业知识“大开脑洞”,创新、改良了一批医疗用品,不仅院内使用,不少还获专利,在全国推广。记者搜寻到10种临床小发明,图文并茂,给医护点赞! 小发明1:早产儿鸟巢 发明人:省医新生儿科刘晓聪 早产儿绝大多数要住院,妈妈不在身边,自身有病,小小早产儿最易烦躁不安。一张舒服的被褥会使早产儿获得安全感。 这是一张模拟宫内环境的、鸟巢的设计,有双层天鹅绒布料的早产儿鸟巢被褥。睡在上面,可使早产儿有在母体宫内的感觉,婴儿模拟宫内屈曲体位,手触及面部,头手互动,减轻躁动,有利于生命体征稳定,也可以增加对疼痛刺激耐受,使早产儿安静睡眠,体重、身长增加更加理想。此设计已经获得专利申请号。 小发明2:院内转运床 发明人:省医新生儿科刘晓聪住院的新生儿患者往往需要检查、手术、转科,因经常用到转运床,而且随床要配备监护仪器、药品和氧气筒等,物件和管道多,运送过程不方便。 新型转运床具备了充足的空间、制动车轮和氧气筒专位,一人可运送。 此转运车已获专利申请号,省医院内使用,10余医院订做。 小发明3:带吸引拉钩 发明人:省医手术室徐朋人工耳蜗植入术,是治疗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的重要手段,操作非常高难度。通常需要吸引与拉钩分别由主刀医生和一助操作,术腔冲洗则须由第三人辅助。更大问题是,一助拉钩的角度与力度难以和主刀同步,容易造成术野不清晰,频繁的调节会延长手术时间。 带吸引拉钩的设计,实现吸引与拉钩二合为一,由主刀医生一人操作,术野暴露清楚,手术安全性高,缩短手术时间。以前三名医务人员完成的手术,应用后两人即可。 此设计在今年第10届亚太地区人工耳蜗植入学术会议上进行交流。 小发明4:血透体外循环管路改良 发明人:省医肾内科符霞 血透是尿毒症病人救命之法。传统的血透体外循环管路,管路接口需频繁卸取和连接,操作过程有误拔静脉端的可能,动脉端脱针也无法及时报警,种种弊端需对管路进行整体设计。 符霞改良后,血透病人上机时,能紧急应对低血压休克状态,可密闭式回血,缩短回血时间。 此创新荣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5万人次受惠,现已在全省普遍应用,全国推广。 小发明5:可调式床褥架 发明人:省医风湿科莫选菊采用不锈钢管,骑跨在伤口上,宽度可调节,适合大面积皮肤创伤、天疱疮、四肢坏疽,此架采用不锈钢管,骑跨在伤口上,宽度可调节,适合大面积皮肤创伤、天疱疮、四肢坏疽,以及湿敷、暴露疗法等病人,避免了弄脏床褥而污染伤口,大大减少感染机会。 使用当月,仅省医风湿科的被褥洗涤费用就节省近元。 此设计已申报专利。 小发明6:输液开袖衣 发明人:省医血液科张慈婵 很多住院病人要输液,多通过留置PICC管。护士需把病人衣袖捋卷至上臂,这样不仅操作麻烦,更易出现胶布黏贴衣袖内侧和脱管,输液管包裹在衣袖内易折弯,导致输液不畅。 新的PICC衣服,设计成开袖衣,在两边衣袖内侧设计了开口,开口边缘每间隔5厘米缝制系带。输液时,护士解开系带轻松操作,管道从袖缝引出,舒适安全。服两边衣袖内侧设计了开口,在开口边缘每间隔5厘米缝制系带。输液时,护士解开系带轻松操作,管道从袖缝引出,舒适安全。发明人:血液科张慈婵 小发明7:防走失腕带 发明人:省医神经内科李少芳目前,各大住院的病人,都在使用的手腕带标识,纸质捆粘,不仅清晰度不够,还容易撕脱。 新型防走失腕带,采用软胶制作,外形类似于手表,佩戴舒适,颜色醒目,医院标志、电话号码,在标志下还设信息存放口,方便家属写详细资料。 此设计已获实用新型专利证书,计划应用于易走失的病人。 小发明8:直腿抬高辅助吊带 发明人:省医骨科林秀甜 胸腰椎有疾的病人,缺乏下肢功能锻炼,会导致肌肉萎缩、深静脉血栓、关节僵硬,因此需要护士的协助进行被动康复锻炼。直腿抬高,正是胸腰椎术后患者所需要的恢复肌肉力量、预防神经根黏连的锻炼方法。 林秀甜设计的直腿抬高辅助吊带,运用常用材料,利用牵引床的特性,由滑轮带动,让病人可自主控制锻炼的频率与强度,能最大限度的提高病人的主观能动性,预防下肢肌肉僵硬和萎缩,以及腰椎术后神经根黏连,同时增加下肢关节活动范围,恢复下肢力量,为早期下床做好充分准备。 小发明9:止血器 发明人:省医神经外科巫秋霞 有出血,需要按压止血,这是常识。在介入手术后,需要人工手压穿刺处股动脉止血,一按就要20-30分钟时间。 巫秋霞设计一种股动脉压迫止血器,替代人手按压。股动脉压迫止血器利用重力原理,能根据病人的体型进行灵活调节,可以对不同位置的股动脉、股静脉穿刺口进行止血。目前已实际应用30余例病人,均能有效止血,无再次出血的情况。 小发明10:软筒安瓿折断器 发明人:省医烧伤与创面修复外科陈瀚熙 护士备药,要么徒手,要么裹上纱布,掰断或敲开安瓿(小针药瓶),极易划伤护士手指。 一种软套筒式安瓿折断器应运而生,利用医疗常用材料,设计两端一大一小的软套筒,中间安装砂轮。小小创意,护士们的手指不再受伤。 此设计已申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文、图广州日报记者何雪华通讯员张松山、靳婷 北京白癜风最好的医院治白癜风哪里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ibhjw.com/kjscby/1869.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