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追溯到8月28日晚18点38分,我院接到报警,一幼儿在某小区发生严重外伤,接到电话火速出发,10分钟到达现场。原来一3岁幼儿在三轮车上玩耍时不慎触动电开关,从快速行进的三轮车上甩出,全身撞在坚硬的墙角上,当即头面部皮肤撕脱,血流不止,生命垂危。接患儿后,在救护车上包扎止血,用紫云创伤传输系统将医院创伤中心。神经外科许国文主任,眼科程沛林主任、儿科高红芬主任、姚德强副主任早已在急诊科等待会诊,患儿到达急诊后,血压测不到、周身冰冷、眼球外露,急诊科值班医生郝增尧、护士吕淑凤、朱贵光、王猛、二线备班王景铎等医护人员立即给予加强补液、扩容抢救休克,输血、同时下尿管,建立液路、包扎伤口、保护创面。速请骨科、普外科、胸外科、泌尿外科等医生参加急会诊。值班领导刘云凤副院长、医务科王洪进主任、张艳霞副主任现场指挥协调。20点零2分患儿休克状况得到初步纠正后,立即行辅助检查,初步诊断:左侧颞部头皮大面积撕脱伤、颞动脉断裂、额部及左侧颞部部分头皮软组织缺损、眼眶内积液、全身多发骨折。20点42分患儿进入手术室,共有眼科程沛林主任、脑外科李军副主任、骨科唐德胜副主任、耳鼻喉科林铭副主任、口腔朱巧彬主治医师、眼科万翠红主治医师、麻醉科沈海洋主治医师、史雪梅医师、护师王建振七个科室9名医务人员参与到患儿手术及生命维持上,插管、麻醉、消毒,手术开始后各专业手术医师紧密配合,缝合撕脱头皮,处理眼球后外露组织、修复碎裂骨折、矫形外科用美容技术缝合眼脸、睑板裂伤、面部外伤、牙龈裂伤、探查处置鼻腔损伤……从20点42分到凌晨4点50分一夜抢救,经过漫长的近8个小时的手术,患儿自主呼吸通畅,术毕时血压56mmiHg,P次/分,镇静下安返重症病房。大夫脱下被汗水浸透手术衣,迎着拂晓的晨光又投入到紧张的医疗工作中。经过近两周的精心治疗和护理,患儿恢复良好,视力恢复,四肢活动良好。出院时,和医护叔叔阿姨拥抱告别,开心的打着招呼。

图为9月28日随访照片,康复痊愈,活泼可爱

此病例抢救成功充分体现了我院落实国家、省市卫健委要求,在胸痛中心、卒中中心、肿瘤防治中心、创伤中心建设中,取得实效。创伤中心在创伤救治中的关键作用,极大的提高了我院的复合外伤的救治速度和救治能力,充分展示了全院多学科合作团队(MDT)的救治模式。

创伤中心简介

医院创伤中心是沧州东部地区最大的创伤救治中心,是河北省创伤中心联盟单位,医院牵头的“中国创伤救治联盟”单位,在处理急性创伤特别是复合创伤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创伤中心整合了急诊科、脑外科、骨科、胸外科、泌尿外科、普通外科、五官科、妇科、输血科、重症医学科、麻醉科以及影像,超声等多科室优质资源,建立起多学科创伤救治团队,为创伤患者打造绿色快速诊疗通道和“一体化”联合救治模式,以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简称MDT)提升创伤救治能力。现已构建了包括急诊创伤各亚专科、急救绿色通道、重症监护单元三位一体的急诊与危重症学科临床体系。中心可整合拥有各类开放床位一百余张。现高级职称医师23人,中级职称医师50余人,医院西门子1.5T磁共振、飞利浦层CT、DR成像系统、关节镜、胸腔镜、腹腔镜、监护仪、呼吸机等众多先进医疗设备及急救团队形成了完善的急救和综合救治能力。同时,医院构建了紫云急救网络系统和国家创伤中心联网,建立了创伤中心智能化工作模式,急救信息可“同期声”实时传达。有效提高了多发伤、复合伤的救治水平。在多学科协作下,实现了系统性急救创伤救治(院前急救、院内急救、远程会诊等),全面提升了急救创伤救治水平。一个高水平、高效、完善的创伤急救队伍已经成型。自今年1月创伤中心正式运行以来,共收治严重复合伤病人40余例,其中重大复合伤病人10余例,在创伤中心及多学科团队及时、高水平、联合救治下,达成了最大限度挽救患者生命、促进伤者康复的创伤中心使命,取得了满意的救治效果。

疫情期间来院就诊、住院特别提示:

●佩戴口罩、扫码测温进入院区

●保持一米距离,防止拥挤

●诊室内一人一诊,防止交叉感染。

●住院患者陪护限1人,出入佩戴口罩。

●住院患者及陪护按规定测核酸。

●住院患者除陪护外,禁止其他亲朋探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ibhjw.com/kjsczz/1524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