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6

急救知识

弘扬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

不/断/为/增/进/人/民/健/康/作/出/新/贡/献

///////////////////

生命像一根丝线,一端系着昨天,一端系着明天,站在两端之间我们才知道,因为生命我们才拥有今天,因为今天,我们生命才得以延续。“救”在身边,师者先行。为提高全体教职工在日常工作中对幼儿突发症状处理的能力,保障幼儿在安全、健康的园所环境下成长,4月16日,贝医院专业医生为教职工开展有关幼儿急救知识专业培训。

培训中,通过医生专业讲解,使教师们深入了解关于心肺复苏、气道异物梗阻等相关急救知识,讲解方式贴近实际需求、通俗易懂,帮助教师们扎实学习与掌握相关知识与技能。

症状判别:(10秒内完成)

1.评估现场:确认环境安全。

2.判断意识。

3.判断生命体征:观察有无呼吸和胸廓起伏;触摸颈动脉观察有无搏动。

4.喊旁人帮助拨打急救电话。

救治方法:心肺复苏程序为胸外按压——开放气道--建立呼吸1.胸外按压:放置患儿于平整硬地面,仰卧位施救者跪在患儿身体的一侧,两膝分开找准按压点:两乳头连线中点。用一手掌根部放在两乳头连线的中点,紧贴患者胸骨,另一只手掌根部叠放在该手上,十指相扣,双臂伸直,双臂位于患儿胸骨正上方。连续按压30次。按压频率:~次/分;按压深度至少为胸廓前后径的1/3,约4~5cm。较小儿童:必须要给予胸外按压,儿童用一只手的掌根部就可以按压。如果婴儿比较小,胸骨比较短的情况下,可以给予用食指或中指并拢之后,垂直按压胸骨的下半部分,也能达到按压的效果。儿童按压的深度为4-5cm,按压频率是每分钟至少超过次,按压30次之后给予开放气道,进行2次人工呼吸。注意:按压过程中,掌根部不可离开胸壁以免引起位置移动;不要按压到剑突和肋骨。

2.开放气道:

首先应清理口、鼻分泌物;开放气道多采用仰头抬颏法(使下颌角与耳垂的连线和地面垂直)。

3.建立呼吸:

人工呼吸时,施教者手拇指和食指紧捏住患儿的鼻子,先吸一口气,用口唇严密的包住患儿口唇,平稳向其口内吹气1~2秒钟。吹气时注意观察患儿胸廓起伏,保证有效吹气。吹气后,松开捏住患儿鼻子的手指,使其自然呼气。再进行第二轮吹气。

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的协调:单人复苏时,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比为30:2;若为双人复苏则为30:2.重复进行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每五个循环后检查一次呼吸及心跳是否恢复,如果有2个或更多的救助者,可每2分钟交换操作。直到患儿呼吸心跳恢复,或医务人员到场。

倒拎拍背法:适合用于小班幼儿,将其倒提,在两肩胛骨间拍击;趴卧拍背法:适用于大龄幼儿,可让幼儿趴卧在成人腿上,胸部紧贴急救者的膝部。头部朝下,拍其背部。站位急救法:成人站在患儿身后,双臂围绕幼儿腰部,一手握拳,拳头的拇指顶在患儿的上腹部(肚脐上方),另一只手握住握拳的手向上、后方猛烈挤压腹部。

温馨提示:

快速、准确的包扎是幼儿外伤救护的重要一环。它可以起到快速止血、保护伤口、防止进一步污染、减轻疼痛的作用,有利于转运和治疗。

若幼儿出现高热惊厥,立即用毛巾包住硬物置于上下牙中,防止咬伤舌头。

一、烧伤、烫伤

幼儿园里孩子身材矮小,肢体不完全协调,所以很容易触碰或打翻水杯或热水瓶,从而造成烫伤。开水或高温液体很容易从孩子袖口进入手臂和上胸等部位,处理不及时很容易给孩子造成严重的后果,所以请各位老师家长要谨记五字口诀!

“烧、烫伤紧急处理口决”:冲、脱、泡、盖、送:

冲:用冷水冲洗冷却患处15分钟左右或用冰块敷患处。

脱:儿童烧伤时有衣物附着在患处,降温后要剥去附着物。如衣物贴在儿童的皮肤上,千万不能强行撕下,可用剪刀小心剪开,以免破坏烫伤的皮肤。

泡:将烧伤或烫伤的肢体泡于冷水中至不会感觉到疼痛。

盖:不要用任何药膏或药水去涂患处,只能用无菌纱布覆盖所有的患处,避免感染。

送:除极小的烫伤可以自行处理外,要及时送医进行处理。

注意:将儿童的烧伤部位抬高,使患处的血流减少。如果伤较严重,就要将儿童平躺在床上,并抬高儿童的下肢,让儿童的头部倾向一侧,以保证血流向往内的重要器官,防止儿童休克。

错误做法

误区一:立即脱去衣物

当孩子被烫伤后,很多家长会立刻脱去孩子烫伤部位的衣服或裤袜,这种做法很危险,甚至可令烫伤的皮肤撕脱。

误区二:不敢用冷水冲

若烫伤比较严重,表皮已经脱落,很多家长会惧怕伤口感染而不敢冲洗,这会耽误最佳的治疗时机。

误区三:随意涂抹非烫伤治疗药物

在创面上涂抹牙膏、酱油、紫药水等都是不科学的,会增加创面感染的机会和就医治疗的处理难度。

误区四:弄破水泡

烫伤后,一些家长会想方设法将水泡弄破,这反而会增加感染机会。

二、碰伤

1、儿童受到的碰击不是很严重,患处没有出现肿胀或活动困难等症状,可以在皮肤的淤血斑处进行一小时左右的冷敷。2、如果伤口出血,要用一块消毒的棉垫或卫生纸压迫伤口十分钟以上。如果伤口不大,在止血后,用冷开水洗干净患处,用创可贴盖住患处。

3、如果伤口较大,或碰击物可能带有破伤风杆菌,医院对伤口进行处理,必要时要注射破伤风抗毒素,以防止破伤风的发生。4、如果症状较重,患处出现肿胀或活动困难,或碰伤的部位是头部或胸部,尤其是出现了头晕、呕吐、意识丧失、耳鼻有淡黄色的液体或血流出时,必医院救治。

三、扭伤

1、将扭伤的儿童平躺在床上.抬高患处,进行冷敷,以减轻患处的肿胀。2、在患处垫上棉花,再用绷带将患处关节捆绑起来、注意不要使绷带绷得太紧,不利于血液循环。3、不要触动受伤的关节。如果儿童的患处有畸形或剧烈的疼痛,说明儿童病情不只限于扭伤,可能发生了骨折,医院治疗。

四、流鼻血

首先要安抚害怕的孩子情绪,给予孩子安全感和配合治疗的勇气,如告诉孩子:「别害怕,有老师…...在」,同时采取以下措施:

1、压迫鼻翼。用食指和拇指紧捏两侧鼻翼约10~15分钟,如确定哪个鼻孔流血也可以直接压迫出血鼻孔。

2、少量出血时,可用冰袋或湿毛巾冷敷前额及颈部,或用冷水及冰水漱口;如果孩子出血量较大,并伴有脸色苍白、出冷汗、心率加快等,则应该及时送医治疗。

错误做法

误区一:仰头止血

在生活中,很多家长们遇到自己的宝宝出现鼻出血时,往往选择让宝宝把头抬起来。

误区二:塞纸巾

不少父母看到孩子流鼻血会用卫生纸或棉花塞入鼻腔止血,但常因压力不够或部位不对,不能止血,或反而越来越多。

误区三:平躺止血

若在流鼻血时让幼儿躺下,原本外流的鼻血就会流入口腔,流入喉咙,这样反而会呼吸困难,或食入大量血液导致胃壁刺激引发呕吐且带血液。

五、切割伤

1、伤口不深,只是划破皮肤少量出血,只需用清水(或淡盐水)和肥皂清洗好患处,消毒后用创可贴或消毒纱布敷盖患处就可以了,这样可防止伤口感染。在清洗伤口时要确保将所有的赃物从伤口处洗出。2、不要将棉花或其他绒毛状的物质敷盖在伤口处,因为它们会粘在伤口上面阻碍伤口愈合;3、在包扎伤口时要保证伤口有较好的透气性,不能包扎得太紧。4、每天都要换一次敷料,夜间可以让患处暴露在空气中,有利于伤口的愈合。5、伤口严重时,医院请医生处理。

六、中暑如何判断幼儿中暑现象?

1、虽然很热,但可能不会流汗。(这是中暑典型的现象之一)

2、皮肤会发热、发红,而且干燥。

3、烦躁不安及哭闹,呼吸及脉搏加速;接着会显得倦怠、甚至进入抽搐或昏迷状态。

4、较大的小朋友会有头晕、恶心、失去方向感,而且昏昏沉沉。

家长应为中暑的儿童做以下工作:1、儿童中暑时,家长可用冷水、冰块或酒精擦体,或用低于体温3—5℃的温水洗澡。或在患儿腋下、腹股沟放冰袋,给儿童进冷饮,争取使体温降至38℃以下。2、设法降低室温。3、多让儿童喝水。可给儿童服用藿香正气胶囊等去暑药。4、医院治疗。

六、昆虫进入耳道

昆虫等生物性异物,多在儿童睡眠时进人外耳道。昆虫类异物因爬行骚动而使儿童产生难忍的疼痛和不知,儿童表现为哭闹、烦燥不安,偶尔可引起眩晕及耳鸣,严重者可致鼓动膜损伤,影响听力。老师或家长应为昆虫进入耳道的儿童做以下工作:1、可用酒精或油类液体滴入外耳道内,将进入的昆虫淹死,再固定儿童善用耳镊将其取出,然后用棉签擦净耳道即可。2、用此方法难以取出昆虫时,医院处理

安全与健康是幼儿园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实施保教工作的重要前提。通过此次急救知识培训活动,教师们深刻理解到急救知识的必要性,并掌握了科学、正确的应急救护方法,进一步提升了教职工的责任意识、处理突发症状的应变救护能力,切实做到每位孩子的健康,为孩子们的成长保驾护航。

END

郭园长:曾主任:王主任: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ibhjw.com/kjscyf/1352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