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潮汐商业评论 编辑|Jesse 最好的满足就是给别人以满足。——拉布吕耶尔4月21日,滴滴宣布成立网约车司机生态发展委员会,面向司机群体公开征求意见和建议。在向政府劳动权益保障部门寻求指导意见的同时,联合业界专家与学者,旨在滴滴司机劳动者权益保障、司机收入稳定透明、平台规则公平合理等方面,共同探索谋求提升。 图/微博截图 在滴滴这则推送的评论区,我们能够看到来自司机、乘客们的肺腑之言,他们或倾吐司机工作中的不易,或抒发对网约车行业发展的建议,但都不约而同地表达了对委员会建立的支持。 其中一个评论写到,“最早人和土地捆绑,后来被编制与合同束缚,而现在,传统的社保雇佣关系将不再是劳动力市场的全盘,未来的分配方式只会更加灵活”。一句话道明了人们对于新时代劳动关系的希翼与期待。 而滴滴这次率先迈出的第一步,无疑是零工经济背景下,在劳动者权益保障领域颇具魄力与革命性的一步。 “如何为新型劳动者创造更好的就业生态?”,滴滴正在尝试给出它的答案。 零工经济浪潮之下,劳动关系变革暗涌 科技发展的新趋势,使得全球劳动领域都在经历一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变革:传统工厂时代,强调建立劳动关系的标准用工群体正在日益缩小,而以网约车司机、外卖员、自由职业者等非标准劳动群体在不断壮大。 如今,中国外卖、快递从业者总人数已高达千万,网约车司机总数也接近四千万。据阿里研究院预测,到年,中国将会有4亿人参与零工经济,劳动者依托互联网平台进行灵活就业的比例将会进一步扩大。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可以肯定的是,随着互联网平台经济的发展,近年来愈发流行的灵活就业形式,的确给劳动者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与便利。 然而,在超越劳动法适用范围的空白区域,现实实践中对灵活就业人群的权益保护也亟待提上日程。 年,作为美国科创与新经济核心的加州颁布了《零工经济法案》。对灵活就业人群的认定标准进行了确认与更新,旨在为新型雇佣关系下的劳动者提供更加全面的权益保障。 图/Pexels与此同时,大洋彼岸的我国,以数字技术平台为媒介的零工经济也在蓬勃发展,新就业形态覆盖的人群正快速上涨,灵活用工已成为大势所趋。 因此,新经济业态的进一步繁盛,也必然离不开对劳动者的保障与关怀。 年7月,发展改革委等13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支持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激活消费市场带动扩大就业的意见》,提出强化灵活就业劳动权益保障,探索多点执业、探索适应跨平台、多雇主间灵活就业的权益保障、社会保障等政策。 此时,站在浪潮之巅的中国企业,面对这一变革与挑战,是否能够做些什么?又应如何更好地尽一份力? 浪涌之中,“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出现了。 滴滴的破局之道: 回归人本,重塑劳动、报酬与规则 在以往,我们往往更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