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冬天,气温低,且空气干燥,易出现季候性皮肤病。冬季人体新陈代谢变慢,皮脂腺和汗腺分泌减少,皮肤极易缺水,常见的皮肤病包括:冬季瘙痒症、湿疹、手足皲裂、冻疮等。 为什么冬天洗澡会越洗越痒?水分减少到冬季,空气变得干燥寒冷,汗腺和皮肤会收缩,皮肤中的含水量减少,再加上汗腺分泌的汗液和皮脂腺分泌的皮脂量减少,皮肤在冬天本身就容易发生瘙痒的情况。 代谢减慢一些人平时天天洗澡渐渐养成习惯,到天变冷时仍然习惯天天洗,尤其是老年人代谢慢,皮肤油脂的分泌会比较少,如果此时仍然天天洗澡,皮肤表面的油脂膜和角质层中的脂质就更容易被清除了,更容易出现洗的时候舒服,但过后会更痒的情况,这样就容易恶性循环。 水温过高天凉洗澡时用烫一点的水感觉更加舒服,所以人们习惯天冷喜欢洗烫水,洗澡的时间会比平时延长,这样皮肤的瘙痒程度反而会加重了。 这样洗可以远离皮肤瘙痒洗澡时水温不要超过36℃为宜避免水温过高,破坏皮肤表面的油脂,洗浴时间不宜过长,淋浴10分钟左右即可。 洗澡不必天天洗在冬季出汗少,洗澡的频率不宜跟夏天一样,可改为每周洗二至三次为宜。洗澡时不要用碱性肥皂等洗涤用品,可涂抹滋润型的沐浴露,以减少对皮肤角质层的破坏。 洗后可以用点护肤霜比如及时抹上维生素E成分的护肤霜或甘油,避免表皮水分挥发,这样可防止干燥瘙痒症的发生,切忌出现瘙痒后使用含有激素的外用药。 常见冬季皮肤“痒”有四种?瘙痒症皮肤干燥引起的瘙痒症,是由于皮肤干燥导致的以皮肤瘙痒为主要表现的疾病。此症无论男女都可发病,老年患者更为多见。患者可全身各处瘙痒,白天由于外界干扰,尚可分心而无暇顾及,一到晚间,瘙痒难忍,时常影响睡眠。其典型的表现除瘙痒外,可见全身皮肤干燥,尤其是小腿伸侧更明显,同时伴脱屑、抓痕,甚至血痂。 对策生活中应防止洗浴过勤,少用碱性洗涤剂及肥皂,浴后及早晚涂抹温和润肤产品加强皮肤保湿护理可有效缓解。 01湿疹其主要表现是皮疹形态多样,急性发作期表现为红斑、水疱,搔抓后糜烂、渗液,可伴有剧烈的瘙痒;皮疹常反复发作,易演变成慢性。 对策一部分湿疹与不良生活习惯相关,如常用过热的水洗脸洗澡,或过频地使用香皂、皮肤清洁剂等等,这些物理化学刺激通过改变或损伤皮肤的保护屏障和血管调节功能,导致皮肤对这些物理化学制剂、蛋白质、细菌或真菌等异性物质产生过敏和变态反应。 02手足皲裂手足部皮肤由于皮脂分泌更少、易受外界各种因素的损伤、洗涤用品的刺激,皮肤更容易出现干燥和线状裂隙,统称手足皲裂。表现为双手在碰水或干活,双足在行走时,裂隙加重,疼痛,甚至出血、感染。 对策发生皲裂时可用润肤软膏、尿素软膏、水杨酸软膏等外擦,擦完药可用保鲜膜封包患处1-2小时,过厚的角质层也可用温水浸泡至软,然后小心去除后再擦药封包。 03冻疮多发于寒冬或初春的北方,好发于手、脚、鼻尖等易受冻部位。它是大小不等的紫红色结节,常有瘙痒、肿胀,甚至疼痛感觉,在冻疮后期常可出现水疱、糜烂或者结痂,天气变暖后逐渐消退。来年冬天往往在原先发生冻疮的部位又再发。 对策在冬天重点部位要尽量注意保暖,避免裸露于户外,手足要经常活动,避免穿鞋子太紧,影响手足部的血液循环。 03衣食住方面如何预防?吃:远离火锅和酒天气越是寒冷,人们越青睐火锅,全然不知这样容易诱发痒的发作。皮肤容易痒的人最好少吃刺激性大的食物,尤其是火锅和酒,少吃牛羊肉和葱、蒜等辛辣食品。要多吃富含维生素A的食,如瘦肉、动物肝脏、胡萝卜等,多喝水补充水分,滋润皮肤。 穿:优选棉质衣服衣着上首先要保持皮肤处于干爽状态,最好的办法就是选择纯棉材质的衣服。纯棉衣服能够及时吸收皮肤表面多余的汗液和水分,使皮肤时刻保持干爽、透气的状态。上内衣要尽量穿天然织物,如纯棉、蚕丝等制品,以减小对皮肤的刺激。 住:增加房间湿度天气干燥时可使用加湿器,增加房间的湿度,或者在晚上睡觉的时候在房间放一盆水,这样也可增加空气湿度,同时尽量减少电热毯的使用时间。 中药防治皮肤瘙痒冬季天全身皮肤瘙痒症患者增多,求治于中医内科的不少,中医认为“诸痒皆属于风”,“诸痒皆属于虚”。前面的“风”指风湿热,属于实;后面的“虚”指精血不足,属虚。所以,在平时可以多补血补肾,以预防皮肤干燥。 食疗方01桑葚子黑豆芝麻汤: 桑葚子50克,黑豆50克,黑芝麻15克,土茯苓30克,煎汤服用即可。 02二至丸加减: 女贞子30克,旱莲草30克、生地30克、土茯苓30克,煎汤服用即可。 03四物汤加减: 当归10克、川芎10克、生地30克、土茯苓30克、牡丹皮10克,防风10克。煎汤服用即可。 编辑:黄咏欣责编:李朝点分享点收藏点点赞点在看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ibhjw.com/kjscby/13145.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