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李健超医学界消化肝病频道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到底是怎么回事? 腹泻患者出现皮肤溃疡,附有脓性分泌物,原因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今天这个病例。 病例摘要 患者男,32岁,主因间断腹泻,粘液脓血便20年,加重6天入院。 ■病史: 20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泻、粘液脓血便,每日10余次,完善电子肠镜示左半结肠粘膜充血水肿、糜烂,多发溃疡,考虑溃疡性结肠炎。 4年前患者自行停药后复发,每日4-5次脓血便,完善电子肠镜提示全结肠粘膜充血水肿、糜烂,多发溃疡,给予美沙拉嗪联合中药灌肠后大便每日1次黄色成形便,此后规律使用美沙拉嗪联合微生态制剂治疗。 10个月前患者出现粘液脓血便,7-8次/日,应用中药灌肠、地塞米松5mg灌肠治疗,症状不见好转,大便次数增多至10次/日,电子肠镜: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直肠弥漫性充血水肿浅溃疡形成,给予甲硝唑联合微生态制剂抗艰难梭菌治疗,给予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患者症状缓解。 5个月前醋酸泼尼松减至5mg1/日时再次出现粘液脓血糊状便,给予应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60mg1/日诱导缓解,患者症状缓解出院。 15天前双下肢开始出现皮肤破溃,面积逐渐增大,创面伴有疼痛。 6天前患者再次出现粘液脓血便,每日3-4次,收入我科。 上下滑动查看△ ■查体: T36.7℃,P82次/分,R21次/分,BP/64mmHg,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率82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平坦,无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肝脾未触及,叩鼓音,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存在,双下肢轻度水肿,可见散在棕褐色陈旧性色素沉着,左下肢可见小圆形皮肤破溃,附白苔,右下肢可见大片状皮肤破溃,附有脓性分泌物。 ■辅助检查: 血常规:WBC9.1x10^9/L,HGBg/L,PLTx10^9/L;便常规:潜血阳性,白细胞可见;肝肾功能:ALB37.6g/L,余结果正常;血沉:19mm/h;超敏C反应蛋白:4.3mg/L;便培养:艰难梭菌tcdA(-)、tcdB(-);病毒系列:阴性;r-干扰素:阴性;血管炎谱:PR3抗体:20.66KRU/L(0-20),余结果阴性;免疫球蛋白:IgG:16.7g/L(7-16),余结果阴性。 ■电子肠镜: 横结肠:近端粘膜光滑,可见白色瘢痕,远端粘膜充血水肿,可见陈旧性出血斑伴多处大小不等,形态各异息肉样隆起,病变同上次肠镜比较减轻。 降结肠:粘膜弥漫性充血、水肿、糜烂,可见多处陈旧性出血斑,伴多发大小不等,形态各异增生性息肉样隆起,血管纹理模糊,病变同上次肠镜比较减轻。 乙状结肠:粘膜充血水肿、糜烂,可见陈旧性出血癍,伴大小不等息肉样隆起,血管纹理模糊,病变同上次肠镜比较加重。 直肠:粘膜片状充血水肿,可见陈旧性出血斑,血管纹理欠清晰,病变同上次肠镜比较加重。 图1电子肠镜(A.横结肠;B.降结肠;C.乙状结肠;D.直肠) ■病理: 均为粘膜急慢性炎症,其中可见淋巴细胞、浆细胞、中性粒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浸润,隐窝变形,隐窝炎及隐窝脓肿形成。 ■诊断: 1、溃疡性结肠炎(慢性复发型左半结肠活动期中度)。 2、坏疽性脓皮病。 治疗经过 入院后给予醋酸泼尼松5mg1/日;美沙拉嗪肠溶片1g3/日;美沙拉嗪灌肠液64g1/晚,患者仍有粘液脓血便,后启用生物制剂英夫利昔单抗,患者每日1-2次糊状/成形便,无脓血。患者此后规律输注英夫利昔单抗,无粘液脓血便。 出院后3个月电话随访,下肢溃疡面基本愈合,双上肢间断出现1-3枚淡红色皮疹,皮疹中心轻度压痛,数天可自行消退,遗留淡红色边界,如此反复,5个月后无新发皮疹。 病例分析:出现坏疽性脓皮病的原因是什么? ■坏疽性脓皮病: 是一种罕见的、具有破坏性的、疼痛性的炎症性皮肤病,好发年龄为20-50岁。 皮损有4种临床类型:溃疡型、脓疱型、大疱型及增殖型。以溃疡型最为常见,表现为早期产生无菌性丘疹、水疱、血疱、脓疱及结节,相互融合形成浸润性的紫红色斑块,短期内出现中心坏死,形成大小不等的痛性溃疡,并逐渐扩大形成外周及基底部浸润,伴有坏死,溃疡形状不规则,上方附有脓液及结痂,伴有弧型或不规则型、淡紫色、呈潜行性破坏的溃疡边缘。 坏疽性脓皮病的典型特征是溃疡呈紫红色或枪灰色的坏死性边缘,常伴发系统性疾病如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 ■溃疡性结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类目前病因尚未完全明确的肠道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或迁延不愈的肠道黏膜慢性炎症病变,由直肠黏膜受累起始,可倒灌累及近端结肠。 反复发作的腹泻、黏液脓血便及腹痛是溃疡性结肠炎的主要症状。可有关节、皮肤、眼、口及肝、胆等肠外表现,皮肤损害主要包括结节性红斑、坏疽性脓皮病、Sweet综合征等,以结节性红斑最为常见,其次是PG,通常出现于疾病的活动期。考虑到上述患者处于溃疡性结肠炎的活动期,患者出现坏疽性脓皮病很有可能是溃疡性结肠炎的肠外表现。 小结: 溃疡性结肠炎作为慢性肠道黏膜炎症性疾病,目前无根治的方案,治疗原则强调延长维持缓解时间。规范化溃疡性结肠炎诊断及诱导/维持缓解治疗,降低急性重症发作风险同时预防癌变的发生,提高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生存率及生活质量。 更多消化肝病临床知识哪里看? 快来“医生站”瞧一瞧?? 参考文献: [1]贺业群,刘一品.溃疡性结肠炎内科治疗的研究进展[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7(18):-. [2]RaineT,BonovasS,BurischJ,etal.ECCOGuidelinesonTherapeuticsinUlcerativeColitis:MedicalTreatment[J].JCrohnsColitis.Oct12:jjab.doi:10./ecco-jcc/jjab. [3]李玥,钱家鸣.抗肿瘤坏死因子α单克隆抗体治疗炎症性肠病专家共识()[J].协和医学杂志,,8(Z2):-. 本文首发:医学界消化肝病频道 本文作者:李健超 本文审核:杨卫生医院副主任医师 责任编辑:文嘉欣 版权申明 本文原创欢迎转发朋友圈 -End- *医学界力求所发表内容专业、可靠,但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做出承诺;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ibhjw.com/kjsczz/1550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