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得看你要观察的是哪方面的效果,因为有些是可以当时就看到的,有些则需要持续用很久才可能Get到,所以,这就需要分门别类的来说了:

保湿效果

其实也是大部分对正确的护肤美容理论毫无概念的人所说的“补水”的本质。

这个效果是化妆品里除了物理去角质(比如使用磨砂膏)以外唯一一个即时可见的且很容易靠肉体判断的功效,简单说,只要涂好以后观察一下三点即可:

皮肤触感是否有明显的变柔软?(这点,年轻妹子这方面可能get不到,触感特别迟钝的也可能感觉不到,那就看下一个标准)

皮肤原有的紧绷感是否持续消失?(皮肤表面摸起来会有持续性的轻微的湿粘感,这个感觉都get不到的,那只能看最后一个更粗糙的标准了)

皮肤上原有的干纹和或皮屑是否持续消失?(刚涂上消失了,一会又来了,那可不算)

收缩毛孔

实际只是让毛孔看起来不那么明显了,并不是毛孔的尺寸真的变小了。

关于这个问题,之前讲过毛孔粗大也有分型,最起码有三种——器质性、老化性和病态性。

器质性毛孔粗大

简单说就是天生的,专业点叫法就是基因表达,也就是爹妈给的。如果从你会照镜子知道爱美的那一天起,就发现自己的皮肤比身边好肤质的小伙伴们要粗糙的话,那基本上可以确定你就是器质性的毛孔粗大了…

整体肤质弹性和饱满度都较好(主要指25岁以下的宝宝);

发生率和粗大程度都是男性大于女性;

毛孔形状浑圆饱满;

角质层天生比较肥厚,在毛孔开口处会形成一个开阔的漏斗,这个漏斗又会形成一个视觉上的阴影,看起来就会觉得毛孔很大;

皮脂腺天生比较发达,皮脂分泌过于旺盛;

老化性毛孔粗大

其实,这种类型的毛孔粗大也可以算是器质性毛孔粗大的一种,因为这是皮肤衰老最早的表现之一,一般同时还会出现色斑增多、肤色不再白皙剔透、细纹初现等各种问题,这是每个人的必经之路,一般在20岁左右开始发生,25岁前后开始显现。

形态偏长(因为皮肤松弛,松弛严重的会几个毛孔连成一条线),向斜上方提拉的话会隐藏或基本消失;

25岁之前皮肤非常细腻看不出毛孔的人出现的老化性毛孔粗大不会像单纯的器质性毛孔粗大那样明显,一般需要半米以内的距离才能get到;

25岁之前就有器质性毛孔粗大问题的人在皮肤老化后毛孔问题会更加严重,或者说会从滚圆的大毛孔变成形态偏长的大毛孔;

细胞间基质异常变性或流失(胶原蛋白、弹性蛋白、透明质酸等),皮肤逐渐松弛;

新陈代谢减缓,表皮细胞的增殖分化成熟机制更加经常的出现差错且自我修复能力下降,角质层异常堆积;

病态性毛孔粗大

有明显的炎症存在,毛细血管扩张,皮肤发红且伴随有一定程度的水肿,多数自称敏感皮肤,因为平时经常感觉皮肤发痒刺痛,对护肤品耐受力很差;

皮肤屏障受损且长期得不到恢复或某种皮肤疾病导致,比如脂溢性皮肤炎、激素皮炎等。前者需要明确皮肤屏障受损的原因,调整护肤方法和产品,给皮肤休养生息的机会,后者则需要对症治疗原发病。

其实,还有很多叠加性的,比如老化+病态是这样婶儿滴:

器质性和老化性的一般至少要两周以上才能看到效果,毕竟你至少要等一波肥厚或异常的角质脱落掉才行;

炎症性的则比较快,两三天看到效果都是很正常的,因为只要炎症下去了,自然就会好起来~

相对来说,器质性和老化性的改善效果一般不如炎症性的那么明显,那么令人惊喜。

为啥?

因为器质性的就是天生的,你这是在对抗基因呢,能容易?而人家炎症性的就不一样了,人家的原生肤质可能是很好的,只是因为炎症导致的暂时性毛孔粗大问题,只要炎症消退了,自然就能回到原生状态,要知道,炎症状态和健康状态之间的皮肤状况常常是天壤之别!

说白了,器质性的目标就像鱼儿想上天,而炎症性的目标则只是暂时受伤呆在地上的鸟儿想回到天上,所以哪个容易?

另外,从这条开始,皮肤的改善效果就基本不能靠手摸或肉眼轻松察觉了,所以想要观察你用的护肤品是否有这方面的效果,最好的方法就是尽量用同款相机在同一时间同一光线下拍摄同一个角度同一个清晰度的经过相同护理的皮肤特写照片,并把它们放在一起做对比,就像这样:

因为这里要看的是收缩毛孔的效果,所以在各种因素里,对照片的清晰度要求最高,需要大家严格控制。

其实这也是Visia这类仪器的主要功能之一。

当然,我们自己在家很难做到像Visia一样那么标准的同角度同光线,但大差不差看下产品到底有没有效果还是可行的!

看到这,可能会有小朋友要问了:同款相机,同一光线,同一角度,同一清晰度,这些都好理解,为什么还要同一时间呢?

因为人的皮肤状态从早起到晚上睡觉之前都是不太一样的,比如早起的时候皮肤一般会有轻微的水肿,会看起来更饱满细腻一些,晚上就比较干瘪松弛,皮肤纹理也会更粗糙。

那,为什么还要保持皮肤经过相同的护理呢?

因为护肤品基质对皮肤状态也有很大影响,比如干皮如果保湿做的好,细纹也会淡化,油皮如果用了加有较多柔焦粉末的产品,也能隐藏不少瑕疵。

美白淡斑

美白相对前面两种情况见效就更慢了,至少得等它一个月吧?因为你总得等一波表皮更新周期完成,让散落在表皮层各个部位的黑色素逐渐随着新陈代谢滚出才能展现出你这一波努力抑制酪氨酸酶的成果(针对抑制酪氨酸酶为主要机制的美白剂),即便是主要靠从表面剥脱角质搞事的(比如果酸),那也得半个月以上,理由类似器质性毛孔粗大。

时间太短即便有效也真的体现不出来,那些说用了某某产品两天就肉眼可见的变白的情况,要么是瞎几把吹,要么就是之前的产品用的压根就不对,水油平衡都没做好(这个真的会明显影响你的皮肤亮度),倒是用上某个美白产品以后歪打正着的对上号了,仅此而已。

我会说,我做的几乎所有明显变白的案例都只是因为水油平衡帮TA调理好了?哈哈哈~所以,我更喜欢叫这种情况为“提亮”,而不是美白。比如:

其实,这个对比照不太符合要求,因为看美白效果的话,在各种因素里,要严格把控光线的一致性,而这个对比照的光线是不太一样的,前者是逆光拍的,后者是迎光拍的,没办法,这些都是案例宝宝们友情提供的,无法完全保证质量。不过即便如此,你也可以感受到美(提)白(亮)效果惊人,所以大家就凑合看下吧。

去皱效果

这个就更慢了,你想想,你得新生多少胶原蛋白透明质酸才能顶起一丢丢那已经有些塌陷的皮肤?当然,这个只是针对那些靠刺激成纤维细胞分泌细胞外基质的机理来去皱的产品(比如某些宣称能抗皱的胜肽),如果是主靠剥脱角质搞事的(主靠剥脱角质搞事的其实也有刺激成纤维细胞的功能),那理论上也会比较快,跟“收缩”器质性毛孔差不多的快咯~

哎呀,看到这,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发现一个规律——除了保湿,好像其他几个功效都能跟剥脱角质扯一扯?

实话说,根据我目前掌握的知识和经验来看,虽然收缩毛孔、美白淡斑、去皱的功效除了剥脱角质也有其他的路径实现,但靠涂涂抹抹能弄出可观效果的(肉眼或用对比照能看出来的),还是剥脱角质这条路最实在(更严谨的说是促进皮肤新陈代谢),甚至可以说,如果一个成分没有这个本事,那在收缩毛孔、美白、去皱方面基本就只有扑街的份了,无论它有多昂贵,听起来有多高科技。。。

其中,最容易看到效果的是收缩毛孔(不拍照只靠肉眼都能看到),其次是美白淡斑(这里指的就是黑色素的淡化,不是肤色提亮。拍照对比可能看到),最后是去皱(换过多款靠谱产品,其他方面都有肉眼可见的改善,唯独这个至今连让人惊喜的对比照都没有拍到过,但我依然坚信实际是有效果的,虽然远不及打肉毒素,好在人家不疼不痒没风险啊,咱就别太贪了)。

不信?不信你就按前面说的方法坚持拍照观察啊!

啥,还要说说咋观察抗氧化效果?

好吧,抗氧化本身会带来多种利好,其中包括美白淡斑和抗衰老(严谨的说是延缓衰老,跟前面讲的去皱不是一个概念哦,去皱只是改善衰老症状)。

美白淡斑效果的观察方法请回看前面。

至于抗衰老嘛,额,我也不知道了,这个实在没法做比较严谨的对比啊。就算你可以按要求拍照记录自己现在和十年后的状态,也没法确定到底有没有延缓衰老,因为你不知道如果你不用抗氧化剂十年后是什么状态,也没法跟别人横向对比,因为人跟人的基因就不一样啊,有人就是天生扛老一点,有人就是衰的快啊。。。所以,这要怎么办呢?

答:对于抗氧化剂,即便无法直观的确认效果,也请尽量用吧,且过了18岁就可以开始了(除了外涂抗氧化剂外,还可以多注意生活习惯,饮食作息,这也是有用的)。毕竟从理论上说,抗氧化是除了防晒以外,你目前唯二能做的靠谱的抗衰老手段了!PS:和防晒不同的是,防晒从婴儿期就要开始了哦(当然,不一定非要涂防晒霜)~~~

好文章写起不易,且赞且珍惜哦~爱你萌,么么哒!

▼不广告没软文只有高级干货▼

长按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ibhjw.com/kjsczz/1195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