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hl/210725/9229788.html 转眼就到九月,一年一度的秋补总算又双叒叕该闪亮登场了。 不过,进补之前有件事可不能忘,那就是——祛湿! 一方面是气温仍然“热情十足”,另一方面是秋雨时不时就得刷上一波,左右夹击之下,湿热并行、肠胃虚弱尤其常见。 此时,若是不先祛湿就盲目进补,分分钟得“翻车”,导致身体越补越虚。 一分钟自测:你湿气重吗? 当你感到浑身无力、脾胃不适、舌苔浊腻、心烦焦虑等症状时,有可能是体内“湿热”在作怪。 湿气重不重,主要看6点: 1、看精神状态 如果晨起后,感到昏昏沉沉、精神疲惫、注意力不集中,就说明体内湿气过重。 加之热邪伤害,湿热相合易引起“上蒙清阳”,会使人容易出现头晕、头痛的情况。 2、看大便 若是经常出现排泄不畅、便便沾盆、大便恶臭或便秘的现象,多可以断定体内有湿。 3、看舌头 中医认为,“舌为心之苗,又为脾之外候。” 正常人的舌苔应是红润光滑的,但如果变黄或发白,且口中出现厚腻感,就可能是身体湿气较重。 4、看食欲 体内湿气重,脾胃也会受影响,容易出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 具体如,该吃饭的时候,没有胃口;感到饥饿,但吃一点又有饱腹感;吃饭时有隐隐的恶心感等。 此外,脾胃湿热,可致腹气不通,促使胃热不得下泄,进而出现口气。 5、看身材 一般而言,肥人多湿,身材肥胖的人更容易被湿气入侵。 而正常人湿气重时,短时间内体重同样会显著增加,表现出腰围增大、下肢水肿等。 6、看皮肤 体内有湿,还会导致各种皮肤问题,如出现皮肤瘙痒、红疹、痱子等。另外,头发和脸颊也易出油,让人感到不适。 入秋做好3件事,赶走一夏湿毒 湿气重百病生,那么入秋后该如何祛湿?不妨多做以下几件事—— 1、多泡1脚 睡前泡脚,既能通畅经络,促进足部血液循环,还有助于祛湿,尤其是泡脚时加点“料”,可达到更好的祛湿效果。 加花椒 具体方法:取50克鲜花椒放入布袋中,用绳子系紧或缝好,制成泡脚包,泡时放进水中即可。花椒包可反复使用,建议一周更换一次。 加艾叶具体方法:取50克艾叶,放锅中加水煮开,再继续熬煮10分钟,然后倒入盆中,待温度合适即可泡脚。 小贴士: 泡脚时间不宜太长,最好控制在15~20分钟,以全身微微出汗为度。 2、多按2穴 平时也可适当运动,将体内湿气随汗液一起排出体外,如游泳、慢跑、打太极、练瑜伽、八段锦等。 还可以试试按揉下面两个穴位,帮助祛湿通经。 ★阴陵泉穴:健脾化湿 阴陵泉穴为脾经之合穴,是“健脾利湿第一穴”,能够减轻各种水肿、黄疸、心胸痞满、小便不利等症。 取穴:位于膝盖下方,沿着小腿内侧骨往上捋,向内转弯时的凹陷处。每天坚持揉按10分钟左右,力度以有轻微酸胀感为佳。 ★委中穴:通畅水道 委中穴属足太阳膀胱经,而膀胱经为人体最大的祛湿排污通道,委中穴则是该通道的排污口。 经常按此穴,有利于排出湿气,预防关节炎、腰痛等疾病。 取穴:位于膝后区,腘横纹中点。每次揉按15~20下,或每周在腘窝处连续拍打5~10分钟,会出现青、红、紫等类似刮痧时的出痧反应。 3、多喝1水 想除湿气,还可通过食疗方法,多吃一些祛湿食物,比如赤小豆、薏米、茯苓、芡实等,都有助于减轻湿气症状。 ★红豆薏米汤 薏米利水渗湿、健脾止泻,红豆补血利尿、消肿养颜,两者都是祛湿的一把好手,一起煮汤喝效果还会更好。 做法:取等量的薏米和红豆,红豆先浸泡三四小时,再和薏米一起下锅煮,熬煮后的汤当水喝。 当然,平日工作忙,来不及煲汤的人,也可试试买现成的红豆薏米茶来喝,功效同样不差 此款茶独立小包装,精选赤小豆,产品特性更强;科学配比、巧妙搭配,由茶学、营养学、职业药师携手共创,每日一泡,让你无湿一身轻~ 脑溢血发病前24小时,会出现3个前兆,把握住,可能救你一命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ibhjw.com/kjsczl/1568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