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丁酸氮芥 http://news.39.net/bjzkhbzy/180907/6511112.html

我国宋朝许叔微著《普济本事方》内有钩藤散一方(药物有:钩藤、陈皮、半夏、麦门冬、茯苓、茯神、人参、甘菊花、防风、甘草、石膏),并云可治“肝厥头晕”,具有清头目的功效。本方在日本医界颇受重视。矢数道明氏在解释“肝厥、头晕”一症时指出:肝厥是指厥逆、肝邪气盛的一种神经性症候。并引述了日本细野史郎先生的见解:本方可用于妇女更年期的动脉硬化症,尤其对于脑动脉硬化更有效果;还介绍了大塚敬节先生的经验:本方所治疗的头痛,不一定是很剧烈的,对于那些头重感,晨起头痛,或由于脑动脉硬化所引起的头痛常可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矢数道明还认为,本方中的钩藤含有RhynchoPhyllin的成份,它有扩张毛细血管和降压的作用。

许氏钩藤散已经收载在日本《古今方汇》一书中。矢数道明认为头晕就是指“头痛和眩晕”而言。根据这些理解,矢数道明介绍了以本方治疗四例的经验。

在例1中所介绍的病情,脉象有力、心下其满、血压偏高、伴随头痛,以晨起剧烈为特点。开始以平肝解郁的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为主,并配用了他认为治疗头痛常可收效的五苓散,却连服十日不见病情好转,遂改用钩藤散而意外地奏效。

在例2中,患者舌无苔,但舌质红刺,除头晕、头迷、出汗、心悸诸症之外,又有心下及腹部紧张感。开始用了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亦不见好转,且出现耳鸣头重,耳后血管冲击感。但改用钩藤散后,不仅症候有所改善,而且患者“心情舒畅”,还上班工作了。作者还指出,本病例在病情反复时,仍当间断服用此方。

病例3的患者,有因外伤而遗留下来的头晕头痛,颈项痛,以及眉间灼热感,头痛特点乃以晨起为甚,伴有目涩、难以久立。脉象沉而弱(无舌苔记载)。经检查,诊断为由脑血管供血不足所引起。采用钩藤散治疗后,效果亦甚佳。患者晨起颇感清爽,连服本药达一年。作者进而指出,本方剂对神经性、气逆上冲性头痛,眩晕和颈项拘紧以及目赤充血等症均可采用。并追溯道:细野史郎先生曾把此方较早用于脑动脉硬化症所引起的头痛病症,也就是说是由他首先把这一个现代医学的病名列在本方之下作为适应症。矢数道明尚认为本方具有调节神经系统异常兴奋和抑制的作用。

在病例4中,阐明了钩藤散对于缓解因脑动脉硬化而引起的颈项肩背拘紧症候疗效甚好。

综上所述,作者在运用本方治疗脑动脉硬化症的时候,并没有严格强调虚实之异(所介绍的四例中,有的偏实,有的偏虚),皆获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看来似乎与本方的配伍平稳有关。(矢数道明《汉方治疗百话》第四集)

REF:于天星,王征.汉方治疗百话摘编——关于《钩藤散治验四例》[J].日本医学介绍,(05):33.

“钩藤散,治肝厥头晕,清头目。钩藤,陈皮去白,半夏汤浸洗七遍,薄切,焙干,麦门冬略用水邑去心,茯苓去皮,茯神去木,人参去芦,甘菊花去萼梗,防风去釵骨,各半两,甘草一分,灸,石膏一两,上为粗末。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生姜七片,煎八分,去宰,温服。”——《普济本事方》

整理丨王德福

图片丨蔓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ibhjw.com/kjsczl/1424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