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曲张 名词辨析 下肢静脉曲张(VVLE)是由下肢浅静脉异常返流引起的一组疾病,属于慢性静脉淤血的范畴。除静脉曲张症状,常伴有足部的色素沉着、踝部水肿、淤滞性皮炎、下肢静脉溃疡等临床表现。 下肢静脉曲张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疾病,表现为腿部静脉扩张、凸起、迂曲。虽然每个国家关于下肢静脉曲张的患病率报道有所不同,中国患病率在15%,美国是23%,而欧洲最高可达20%~50%,但可以看出下肢静脉曲张在每个国家均有较高患病率。 01 来看第一个案例 张阿姨,今年58岁,退休3年。张阿姨退休后喜欢上广场舞,每天晚饭后都会在小区里与其他人一起跳一会。张阿姨年轻时就发现左小腿内侧出现鼓包,当时直径较小。这些鼓包在平躺时看不出来,站立时即出现,行走一段时间就更加明显了。因为不疼、不痒,张阿姨并未及时就诊医治。随着年龄增加,这些鼓包也越来越多,有些还连成团,活动增加时左腿比右腿出现明显的酸胀,甚至后期脚腕处也出现同样的鼓包,并且随着时间延长鼓包处颜色逐渐变黑。 年8月的一天,张阿姨跳完广场舞后回家洗澡时,左边脚腕突然出现“小喷泉”样鲜血喷出。家人立即拨打,医院急诊室进行治疗。 (案例来自网络) 02 再来看第二个案例 陈老师,61岁,年退休。陈老师早期即发现右腿有许多“蚯蚓”状鼓包,医院就诊并诊断为“下肢静脉曲张”。医师曾建议行手术治疗,但陈老师了解手术要“抽筋”治疗,担心术后疼痛而耽误工作,并未进行治疗。陈老师退休后帮助女儿照看孩子,近期感觉右腿走路时越来越沉重,酸痛难忍。陈老师与家人商议后决定就诊。但陈老师还未及时就医右腿就突发剧烈疼痛,原鼓包处出现红肿且疼痛难忍无法触碰,医院急诊就诊显示,原曲张的静脉内出现血栓。 (案例来自网络) 上述两个病例都是 明确诊断下肢静脉曲张 且均已出现与静脉曲张 相关较严重的伴随症状 血液循环 静脉曲张/varicosity 静脉曲张易在腿上形成是由于人体的血管系统分为动脉和静脉,动脉里的血液通过心脏搏动从左侧心脏输送到全身各个地方,动脉血经过末梢的毛细血管网后再回到静脉,静脉血液再返回右侧心脏,右侧心脏将血液送入肺里,经过气体交换后再回到左侧心脏,这样构成一个完整的循环。 心脏搏动是血液循环的第一动力,但对于静脉血液,经过毛细血管网后心脏第一动力的作用便极大减弱。这时静脉血回流需要两个助手,第一个助手是腿上的肌肉,腿活动时会引起腿部肌肉收缩,肌肉挤压静脉,帮助血液部分正常回流。所以,腿部肌肉收缩产生的力量就是静脉血回流的“第二动力”;第二个助手是静脉瓣膜(图1A),在肢体(包括上肢)的静脉内每隔一段距离就会有一对瓣膜,它是一个单向阀门,静脉血向着心脏的方向流动时瓣膜收起允许血液通过,而静脉血要向逆心脏方向流动时它就张开拦住血液往回流。 人类进化至直立行走,腿部静脉血要回流至心脏,从最远端计算有1.2m距离需要克服。静脉血重力所产生压力会长期作用在瓣膜上,这个作用会更明显出现在经常站立的人。瓣膜受力后会将压力传导至静脉壁,导致局部的静脉扩张(图1B);静脉一旦扩张,瓣膜之间会出现裂隙,血液会沿着裂隙返流到下面的静脉,使下面静脉管腔内压力增大,从而变得迂曲、扩张(图1C~D),形成“静脉曲张”。当然,也存在其他情况可以导致瓣膜功能不全,如先天性瓣膜薄弱、炎性反应等。这样,当瓣膜功能开始变差,淤滞在腿上的静脉血就会增多,加重静脉负担,导致静脉出现曲张;而静脉曲张又会加重瓣膜功能的恶化,这就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因此腿上的静脉血量大,回流至心脏的路程长,重力作用明显,所以腿上更容易发生静脉曲张。 这些人更要警惕 下肢静脉曲张 长期站立工作者 老师、护士 肥胖人群 孕妇 ··· 典 型 症 状 出现静脉曲张,不仅是腿上“疙疙瘩瘩”影响美观,更重要的是由于下肢血液淤积而出现一系列症状。 ●症状比较轻时站立会出现腿酸胀,部分患者久站后腿部会出现浮肿。 ●症状加重时,腿上皮肤会出现黑褐色斑点,曲张更严重时这些斑点甚至会连成一片,通常被称为“色素沉着”。 ●曲张静脉内会滞留血液,血液不流动就极可能凝固形成血栓,这时患者会出现突发的静脉曲张部位疼痛、红肿,与病例2中的陈老师相似临床症状。 ●同时也可以形成慢性炎性反应,使局部的皮下脂肪和皮肤发僵发硬;局部皮肤和脂肪出现营养障碍,受伤后就不容易愈合,形成“溃疡”。 按照症状的逐步发展, 血管外科医师将这些症状分了级别。 温馨提示 以下内容可能造成您的不适,请慎重滑动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保守治疗能治好吗? 一定要做手术吗? 静脉曲张形成的过程显示,静脉瓣膜的功能丧失和静脉迂曲、扩张,这个过程是不可逆的。因此一旦形成静脉曲张,单纯通过保守治疗方法,是无法使曲张的静脉回复到正常状态。 那是否保守治疗就没有临床意义呢? 治疗 目前临床上保守治疗主要采用以下措施: (1)改变生活习惯,控制体重,避免久坐久站,避免负重过大; (2)佩戴合适的弹力袜,医用弹力袜是治疗静脉曲张的重要措施,是各个专业指南中保守治疗的首选方案,有效改善患者下肢肿胀、酸沉等症状,可以延缓静脉曲张的发展; (3)服用促进静脉回流的药物:七叶皂苷类(马栗种子提取物)、黄酮类药物(地奥司明片)、香豆素类(草木犀流浸片)、羟苯磺酸钙。 从这些措施表明保守治疗主要目的是为了控制静脉曲张的发展,减轻静脉曲张所带来的不适。 对于轻症的静脉曲张患者,可考虑保守治疗。 对于重症的静脉曲张患者,就需要采用手术治疗方案了。 手术方法包括传统手术和微创手术,而微创手术又包括热消融和硬化剂注射。传统手术,即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是在大腿根部开一个小口,于大隐静脉汇入到股静脉的部位进行结扎,同时将大隐静脉主干和体表鼓起来的曲张静脉予以剥除。此手术已经有余年的历史,是治疗静脉曲张的经典手术方式。由于手术创伤相对较大,医师一般采用的麻醉是腰麻或全身麻醉。 许多患者术后对静脉曲张手是否会复发等问题较为关心。术后会有部分患者出现静脉曲张复发。但这个概率较低,而且传统手术与微创手术在这方面的概率并没有显著差异。排除一些解剖因素导致静脉曲张复发,医务工作者要求患者重视不良生活习惯改变。肥胖、抽烟等不良生活习惯是会增加静脉曲张术后复发的风险,而且还会带来其他的疾患。 预防 (1)避免久站或久坐。当人们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长时间的保持一种姿势会使得人们的下肢血液回流减少,所以人们可以通过改变身体的姿势来改善下肢的血液循环。医生建议,每35分钟就改变一下身体的姿势,有条件的可以稍微站立或在办公室里做一些简单的运动。 (2)抬高双腿。坐立的时候抬高下肢,可以有效的降低人们下肢静脉的压力,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将双脚平放在另外一只凳子上,在晚上睡觉时可以将腿部用枕头抬高10厘米左右。 (3)选择鞋跟较低的鞋子和宽松的衣裤。太紧的衣裤会使得下肢血液循环不畅。女士要尽量少穿高跟鞋。 (4)养成规律的运动习惯。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做适度锻炼,可以保持肌肉的张力和血液的循环,建议每天慢跑或走路40分钟。 (5)均衡饮食。多食用富含维生素的水果和蔬菜,均衡的饮食可以稳定血压,从而减轻静脉的压力。 (6)使用医用弹力袜。以便给下肢提供持续的压力,从而可以促进下肢静脉血液的回流,可以有效的预防静脉曲张。 下肢静脉曲张是一类常见病, 要重视但不要害怕这个疾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