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来说另一味以“决明”命名的中药“石决明。本文为老中医施原创文章,于年1月1日刊载于《中国中医药报》,今日选登部分内容。
石决明这个名字,大家可能会相对陌生,但如果说到鲍鱼壳,那就一下子明白了。
鲍鱼之贵,主要是因为采集之难,只有经验丰富的渔民才能准确地找到鲍鱼藏身的位置。由于水下的能见度非常低,采集基本上只能靠手摸,一旦摸到了,还得出其不意地使用工具有技巧地铲下,如果没有掌握这个技巧,即便摸到了,也很难将其取下。
鲍鱼的营养价值非常高,被誉为海洋“软黄金”,是山珍海味的代名词;在还没有人工养殖的年代,它更是餐桌上的尤物。记得女儿小时,曾跟着我去饭店,看到鲍鱼倒没啥兴奋的,但是见着那五彩斑斓的鲍鱼壳却很是喜欢。这鲍鱼壳,正是中药石决明。
根据中医药学取类比象的法则,石决明生于深海,便能平肝潜阳、镇静安神;当然,决定因素还在于它性味甘、咸,而有镇潜之功。石决明对于目疾的治疗同样是通过清泻肝经之火来实现的,这就和决明子有异曲同工之妙了。石决明平肝泻火,治疗目疾,《本草经疏》说是其性咸寒,入血除热,所以能主治各种眼目疾病。石决明的另一妙用,在于它可以平息潜阳,从而治疗眩晕、中风、脑梗死等疾病。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曾经发布《古代经典名方目录》首,选自汉代至清代的医学典籍,其中收录明代《普济方》中的石决明散一方。该方就是以石决明为主药,配用羌活、决明子、菊花、炙甘草,用来治疗阴虚肝热之眼目昏暗、头目不利。现代多用于眼病、高血压病、头痛的治疗。
我治疗过一位59岁的徐女士,右眼异物感六七天,视物模糊,有干涩感,伴瘙痒,西医诊断为角膜炎。结合她口干、便秘、睡眠差、苔薄腻、舌干红、脉弦细数等情况,我诊断为阴虚不足,内有郁火,治法养阴清火,重用石决明45克,加用羌活6克,决明子12克,青葙子10克,生白芍15克,生栀子9克,菊花9克,麦冬9克,蝉蜕6克,青皮9克,炙甘草6克。三剂即见明显效果。
石决明味咸性寒,归肝经,功能平肝清热,《医学衷中参西录》中说它是“凉肝镇肝之要药”,能凉肝,兼能镇肝,善治脑中充血作疼作眩晕。清代名医王旭高治疗肝风痰火医案中,多用到石决明。其中施氏久遗下虚,肾水不足,徐氏悲哀太过,郁火内生,两案都以石决明作主药,用来熄风阳、降火气。现在临床中也常将其用于中风、类中风、头痛病、眩晕病等病症的治疗。有了石决明平肝潜阳,就多了几分疗效保证。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ibhjw.com/kjscyf/1420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