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前评估

术前评估下眼睑的形态,包括内眦至外眦的倾斜度,眼睑和角膜缘之间的关系;对于下睑张力,可行眼睑回弹凹陷和松弛实验来评估;对于眶部多余脂肪体积的分析,决定是行脂肪切除,还是行脂肪重新固定位置。我们主张先行眶隔、脂肪和骨膜的缝合固定,然后观察如果仍有脂肪膨出,可行多余的脂肪切除。对于凹陷严重的,可能需要联合内侧蒂眼轮匝肌瓣转位及眶隔脂肪释放,才能达到满意的效果,但是否有泪沟睑颊沟及鼻唇沟的形成,以及中下面部是否有下垂和膨出,对于骨膜下剥离范围很重要。

切口设计

在下睑睫毛下方1-mm处,作平行于下睑缘的皮肤切口线,内眦部位靠近泪小点,外侧为外眦向外下方延伸约10-mm,并且隐藏在皮肤皱纹中,标记骨膜下剥离的范围;注意内侧剥离范围一定要超过提上唇鼻翼肌、提上唇方肌肉的起始端,这对弱化鼻唇沟尤为重要。

麻醉

以1%利多卡因+1∶20万盐酸肾上腺素混合液于切口下缘局部浸润麻醉,同时行眶下神经阻滞麻醉。

操作步骤

沿设计切口线切开皮肤,切口下缘皮下剥离3~5-mm,保留部分眼轮匝肌,转入眼轮匝肌和眶隔之间剥离,直至眶骨下缘;沿眶骨下缘约5-mm处,用电刀切开眶骨骨膜,由骨膜下向内剥离至鼻上颌缝,向外剥离至颧骨上颌缝,注意避免在颧弓上剥离;向下剥离的范围决定垂直向上提升的程度。向内侧骨膜下分离,需将提上唇鼻翼肌、提上唇方肌肉的起始端充分松解。因颧部软组织松解后,可方便向头侧移动,离开原来的骨性限制,其可作为复合组织瓣中的一部分行相应的提升和固定;眶外侧缘行骨膜上剥离范围,应超过外眦上方,以便于外侧睑板前组织和眶外侧骨膜缝合,但应注意保护眶下神经及面神经。然后切开眶隔,释放眶隔脂肪,以5-0尼龙线将眶隔、眶隔脂肪、眶骨骨膜缝合并固定;再以3-0尼龙线,由深至浅缝合复合组织瓣,向外上方确切固定于头侧眶下缘骨膜上,使鼻唇沟变浅;用5-0尼龙线,将外侧睑板前组织和眶外侧骨膜缝合固定,以防止下睑退缩,牵拉皮瓣,判断皮肤的冗余量,并切除冗余的皮肤和眼轮匝肌;将眼轮匝肌皮瓣以3-0尼龙线缝合固定在眶外侧缘骨膜后,修剪“猫耳”;以6-0尼龙缝合切口并加压包扎,7d拆线。

下睑和中面部是独特的解剖结构单元,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对其透彻地理解,是提升中面部、重建年轻化面容的重要环节和步骤。中面部主要支持韧带为眶颧韧带,其松弛则会导致颧部下垂和睑袋及泪沟的形成。浅表肌肉筋膜系统(SMAS)为中面部提供了重要的支撑作用,其松弛往往会导致中面部的下垂。颧脂肪垫是中面部的一块三角形脂肪垫,它位于SMAS上层和皮下组织层内,由于因颧脂肪垫的下垂而导致衰老面容,同时伴有眶周脂肪垫的移位,以及上层组织的薄弱化。因此,我们将下睑和中面部作为复合组织瓣,并将组织分离限于骨膜下水平,可减少面神经的损伤,也能减少面部软组织血供的影响,使深部组织的分离更加充分和彻底;将颧脂肪垫、SMAS和骨膜作为复合组织瓣重新定位,同时行眼轮匝肌肌皮瓣向上提升,缝合固定于眶外侧骨膜处,并结合眶隔脂肪的弓状缘释放及眶隔膜下移重置填充鼻泪沟,解决了引起面部老化的多种原因,获得了良好的术后效果。但也存在固定部位出现凹陷及中面部提升后,左右不对称等不足。对于全面部严重松弛的患者,还需要结合其他方法,如透明质酸注射、自体脂肪填充等,可达到更好的疗效。面部年轻化是较系统的治疗过程,其不仅仅是除皱和提升,而是包括更多元素,如改善皮肤的质地、弹性、颜色和真皮厚度等,需要多种方法及多种治疗的协同作用。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ibhjw.com/kjscyf/1126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