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哪里治白癜风最好 htt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1、烧伤面积按中国九分法计算,双上肢面积占

A、9%

B、18%

C、27%

D、36%

E、45%

2、小面积烧伤初期可用

A、清凉油

B、红油膏

C、金黄膏

D、冲和膏

E、黄连膏

3、蛇咬伤神经毒素者治法是

A、活血祛风

B、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C、清利湿热,凉血息风

D、凉血息风,豁痰

E、清热解毒,凉血活血止血

4、肌肉强直性筋挛是破伤风典型症状之一,其首先出现的位置是

A、上肢

B、下肢

C、头面

D、颈项

E、躯干

答案与解析

1、B

答案解析:该题考查烧伤的面积计算。中国九分法:将全身体表面积分为11个9等份。成人头、面、颈部为9%(A错);双上肢为2×9%(B对);躯干前后包括外阴部为3×9%(C错);双下肢包括臀部为5×9%+1%=46%。头或面或颈部加躯干前后包括外阴部为36%,双上肢加头面或头颈或面颈部为36%(D错)。头面颈部加双上肢为45%,躯干前后包括外阴部加头面或头颈或面颈部为45%(E错)。

2、A

答案解析:清凉膏又叫清凉油乳剂,具有清热润肤的作用,用于烫伤初期,皮肤潮红,或有燎疱出水者(A对)。中期创面有感染者,用红油膏、黄连膏、生肌玉红膏外敷(BE错)。金黄膏,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散瘀化结的作用,适用于疮疡阳证(C错)。冲和膏,具有活血止痛、祛风散寒、消肿软坚的作用,适用于肿疡期半阴半阳证(D错)。

3、A

答案解析:中医认为蛇毒系风、火二毒,风者善行数变;火者生风动血,耗伤阴津。风毒(神经毒)证以风毒为主,兼有火毒,证候特点为局部伤口无红肿痛,仅有皮肤麻木感;全身症状有头昏眼花嗜睡气急,严重者呼吸困难,四肢麻痹,张口困难,眼睑下垂,神志模糊甚至昏迷;舌质红,苔薄白,脉弦数,故治法当活血祛风(A对)。清热解毒,凉血止血为火毒(血循毒)证的治法(B错)。清利湿热,凉血息风和凉血息风,豁痰都不是本病的治法(CD错)。活血祛风、清热解毒和凉血止血为风火毒(混合毒)证的治法(E错)。

4、C

答案解析:破伤风发作期的典型发作症状为全身或局部性的肌肉强直性痉挛和阵发性抽搐。其肌肉强直性痉挛首选从头面部开始,进而延展至躯干(E错)四肢(AB错),其顺序为咀嚼肌、面肌、颈项肌、背腹肌、四肢肌群、膈肌和肋间肌(C对D错)。

细目一冻疮

要点一冻疮的临床表现

(一)局部性冻疮主要发生在手足、耳郭、面颊等暴露部位,多呈对称性。1.轻者受冻部位先有寒冷感和针刺样疼痛,皮肤呈苍白、发凉,继则出现红肿、硬结或斑块,自觉灼痛、麻木、瘙痒。2.重者受冻部位皮肤呈灰白、暗红或紫色,并有大小不等的水疱或肿块,疼痛剧烈,或局部感觉消失。如果出现紫血疱,势将腐烂,溃后流脓、流水,甚至形成溃疡。严重的可导致肌肉、筋骨损伤。冻疮轻症一般经10天左右痊愈,愈后不留瘢痕。重症患者往往需经1-2个月,或气温转暖时方能痊愈。(二)全身性冻疮开始时全身血管收缩产生寒战,随着体温的下降,患者出现疼痛性发冷、发绀、知觉迟钝、头晕、四肢无力、昏昏欲睡等表现。继而出现肢体麻木、僵硬、幻觉、视力或听力减退、意识模糊、呼吸浅快、脉搏细弱、知觉消失甚至昏迷,如不及时抢救,可导致死亡。(三)冻疮的程度根据冻疮复温解冻后的损伤程度,可将其分为四度。Ⅰ°(红班性冻疮):损伤在表皮层。局部皮肤红斑、水肿,自觉发热、瘙痒或灼痛,5-7天开始干燥脱屑,愈后不留瘢痕。Ⅱ°(水疱性冻疮):损伤达真皮层。皮肤红肿更加显著,有水疱或大疱形成,疱内液体色黄或呈血性。疼痛较剧烈,对冷、热、针刺感觉不敏感。若无感染,局部干燥结痂,经2~3周脱痂愈合,一般无瘢痕。Ⅲ°(腐蚀性冻疮):损伤达全皮层或深及皮下组织,创面由苍白变为黑褐色,皮肤温度极低,触之冰冷,痛觉迟钝或消失。一般呈干性坏疽,坏死皮肤周围红肿、疼痛,可出现血性水疱。若无感染,坏死组织干燥成痂,脱落后形成肉芽创面,愈合后遗留瘢痕。Ⅳ°(坏死性冻疮):损伤深达肌肉、骨骼。表现类似Ⅲ冻疮。局部组织坏死,分为干性坏疽和湿性坏疽。干性坏疽表现为坏死组织周围有炎症反应,肢端坏死脱落后可致残;并发感染后成湿性坏疽,出现发热、寒战等全身症状,甚至发生内陷而危及生命。

要点二严重全身冻疮的急救和复温方法(一)急救迅速使患者脱离寒冷环境,首先脱去冰冷潮湿的衣服、鞋袜(如衣服、鞋袜连同肢体冻结者,不可勉强,以免造成皮肤撕脱,可立即浸入40℃左右温水中,待融化后脱下或剪开)。必要时还应施行人工呼吸和抗休克等各种对症处理。(二)复温方法1.对冻僵患者立即施行局部或全身快速复温,用38-42℃恒热温水浸泡伤肢或全身,局部20分钟,全身30分钟内,体温迅速提高至接近正常,以指(趾)甲床出现潮红有温热感为度,不宜过久。2.可给予姜汤、糖水、茶水等温热饮料,以促进血液循环,扩张周围血管,但不宜给予含酒精饮料,以免散热。3.早期复温过程中,严禁用雪搓、用火烤或冷水浴等。在急救时,如一时无法获得热水,可将冻肢置于救护者怀中或腋下复温。细目二烧伤

要点一烧伤面积的计算方法及烧伤深度的分类(一)烧伤面积的计算1.手掌法:伤员本人五指并拢时,一只手掌的面积占体表面积的1%。此法常用于小面积或散在烧伤的计算。2.中国九分法:将全身体表面积分为11个9等份。成人头、面、颈部为9%;双上肢为2×9%;躯干前后包括外阴部为3×9%;双下肢包括臀部为5×9%+1%=46%。3.儿童烧伤面积计算法:小儿的躯干和双上肢的体表面积所占百分比与成人相似。特点是头大下肢小,随着年龄的增长,其比例也不同。计算公式如下:头颈面部:9+(12-年龄)双下肢:46-(12-年龄)(二)烧伤深度的计算烧伤深度一般采用三度四分法,即Ⅰ°、Ⅱ°(又分浅Ⅱ°、深Ⅱ°)和Ⅲ烧伤。

要点二重度烧伤的辨证分型、治疗原则(一)辨证分型1.火毒伤津证:壮热烦躁,口干喜饮,便秘尿赤。舌红绛而干,苔黄或黄糙,或舌光无苔,脉洪数或弦细数。2.阴伤阳脱证:神疲倦卧,面色苍白,呼吸气微,表情淡漠,嗜睡,自汗肢冷,体温不升反降,尿少;全身或局部水肿,创面大量液体渗出。舌淡暗苔灰黑,或舌淡嫩无苔,脉微欲绝或虚大无力等。3.火毒内陷证:壮热不退,口干唇燥,躁动不安,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绛而干,苔黄或黄糙,或焦干起刺,脉弦数等。若火毒传心,可见烦躁不安,神昏谵语;若火毒传肺,可见呼吸气粗,鼻翼扇动,咳嗽痰鸣,痰中带血;若火毒传肝,可见黄疸,双目上视,痉挛抽搐;若火毒传脾,可见腹胀便结,便溏黏臭,恶心呕吐,不思饮食,或有呕血、便血;若火毒传肾,可见浮肿,尿血或尿闭。4.气血两虚证:疾病后期,火毒渐退,低热或不发热,精神疲倦,气短懒言,形体消瘦,而色无华,食欲不振,自汗,盗汗;创面肉芽色淡,愈合迟缓。舌淡,苔薄白或薄黄,脉细弱等。5.脾虚阴伤证:疾病后期,火毒已退,脾胃虚弱,阴津耗损,而色萎黄,纳呆食少,腹胀便溏,口干少津,或口舌生糜。舌暗红而干,苔花剥或光滑无苔,脉细数等。(二)治疗原则大面积重度烧伤,必须内外兼治,中西医结合治疗。内治原则以清热解毒,益气养阴为主。外治在于正确处理烧伤创面,保持创面清洁,预防和控制感染,促进愈合为原则。深Ⅱ°创面要争取和促进痂下愈合,减少瘢痕形成;Ⅲ创面早期保持焦痂完整干燥,争取早期切痂植皮,缩短疗程。

要点三中小面积烧伤创面的正确处根据创面的大小、部位、深浅,选用不同方法。一般四肢部位、中小面积烧伤创面多采用包扎疗法;头面、颈部、会阴部和大面积创面多采用暴露疗法。中小面积Ⅰ°、Ⅱ°烧伤可外涂京万红烫伤药膏、清凉膏、紫草膏、万花油等,暴露或包扎;或用地榆粉、大黄粉各等份,麻油调敷后包扎,隔日换药一次。细目三毒蛇咬伤

要点一毒蛇咬伤的病因病机(一)病因中医认为蛇毒系风、火二毒。风者善行数变;火者生风动血,耗伤阴律。风毒偏盛,每多化火;火毒炽盛,极易生风。风火相扇,则邪毒鸱张,必客于营血或内陷厥阴,形成严重的全身性中毒症状。(二)病机毒蛇咬伤人体后,风火邪毒壅滞不通,化热腐肌溶肉。风火相扇,蛇毒鸱张,则邪毒内陷。毒热炽盛,内传营血,耗血动血。火毒炽盛伤阴,热极生风则神昏谵语、抽搐。若邪毒内陷厥阴,毒入心包,可发生邪毒蒙闭心包的闭证;或邪热耗伤心阳的脱证。

要点二毒蛇咬伤的治疗措施(一)局部处理毒蛇咬伤的局部常规处理,是指咬伤后在短时间内采取的紧急措施。包括早期结扎、扩创排毒、烧灼、针刺、火罐排毒、封闭疗法、局部用药等。(二)辨证论治根据毒蛇咬伤的毒理、病理和症状,将毒蛇咬伤分为风毒证、火毒证、风火毒证、蛇毒内陷证四个证型进行辨证施治。(三)抗蛇毒血清治疗抗蛇毒血清又名蛇毒抗毒素,有单价和多价两种。抗蛇毒血清特异性较高,效果确切,应用越早,疗效越好。细目四破伤风

要点一破伤风的临床表(一)潜伏期长短不一,一般为4-14天,短者24小时之内,长者数月或数年不等。潜伏期的长短,与创伤性质、部位和伤口的早期处理方式,以及是否接受过预防注射因素有关。潜伏期越短,病情越严重,预后也越差,死亡率也越高。(二)前驱期一般1-2天,患者常有头痛、头晕、乏力、多汗、烦躁不安、打呵欠,下颌微感紧张酸胀,咀嚼无力,张口略感不便;伤口往往干陷无脓,周围皮肤暗红,创口疼痛并有紧张牵制感。(三)发作期典型的发作症状是全身或局部肌肉强直性痉孪和阵发性抽搐。1.肌肉强直性痉挛:首先从头面部开始,进而延展至躯干四肢。其顺序为咀嚼肌、面肌、颈项肌、背腹肌、四肢肌群、膈肌和肋间肌。2.阵发性抽搐:是在肌肉持续性痉挛的基础上,轻微的刺激,如声音、光亮、震动、饮水、注射等均可诱发强烈的阵发性抽搐。发作间歇期长短不一,在间歇期,疼痛稍减,但肌肉仍不能完全松弛。可有发热,大便秘结,小便短赤或尿闭,舌红或红绛,苔黄或黄浊,脉弦数等。(四)后期因长期肌肉痉挛和频繁抽搐,体力大量消耗,水、电解质紊乱或酸中毒,可致全身衰竭而死亡。

要点二破伤风的治疗原则破伤风的发生和发展过程甚为迅速,死亡率高,必须坚持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以息风、镇痉、解毒为原则。尽快消除毒素来源和中和体内毒素,有效地控制和解除痉挛,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行气管切开,不能进食者可鼻饲,防止并发症等。细目五肠痈

要点一肠痈的病因病饮食不节暴饮暴食,嗜食生冷、油腻,损伤脾胃,导致肠道功能失调,糟粕积滞,湿热内生,积结肠道而成痈。

要点二肠痈的诊断(一)临床表现1.初期:腹痛多起于脐周或上腹部,数小时后,腹痛转移并固定在右下腹部,疼痛呈持续性、进行性加重。一般可伴有轻度发热,恶心纳减,舌苔白腻,脉弦滑或弦紧等。2.酿脓期:若病情发展,渐至化脓,则腹痛加剧,右下腹明显压痛、反跳痛,局限性腹皮挛急;或右下腹可触及包块;壮热不退,恶心呕吐,纳呆,口渴,便秘或腹泻。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或滑数。3.溃脓期:腹痛扩展至全腹,腹皮挛急,全腹压痛、反跳痛;恶心呕吐,大便秘结或似痢不爽;壮热自汗,口干唇燥。舌质红或绛,苔黄糙,脉洪数或细数等。

要点三肠痈的辨证论治(一)内治1.瘀滞证证候:转移性右下腹痛,呈持续性、进行性加剧,右下腹局限性压痛或拒按,伴恶心纳差,可有轻度发热。苔白腻,脉弦滑或弦紧。治法:行气活血,通腑泻热。方药:大黄牡丹汤合红藤煎剂加减。2.湿热证证候:腹痛加剧,右下腹或全腹压痛、反跳痛、腹皮挛急;右下腹可摸及包块;壮热,纳呆,恶心呕吐,便秘或腹泻。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或滑数。治法:通腑泻热,解毒利湿透脓。方药:复方大柴胡汤加减。3.热毒证证候:腹痛剧烈,全腹压痛、反跳痛、腹皮挛急;高热不退或恶寒发热,时时汗出,烦渴,恶心呕吐,腹胀,便秘或似痢不爽。舌红绛而干,苔黄厚干燥或黄糙,脉洪数或细数。治法:通腑排脓,养阴清热。方药:大黄牡丹汤合透脓散加减。(二)外治1.中药外敷:无论脓已成或未成,均可选用金黄散、玉露散或双柏散,用水或蜜调成糊状,外敷右下腹。如阑尾周围脓肿形成后,可先行脓肿穿刺抽脓,注入抗生素(2~3天抽脓I次),用金黄膏或玉露膏外敷。2.中药灌肠:采用通里攻下、清热解毒等中药,如大黄牡丹汤、复方大柴胡汤等煎剂-mL,直肠内缓慢滴入(滴入管插入肛门内15cm以上,药液30分钟左右滴完),以达到通腑泄热排毒的目的。

要点四肠痈的其他疗法(一)一般疗法1.液体疗法:对禁食或脱水或有水、电解质紊乱者,静脉补液予以纠正。2.胃肠减压:阑尾穿孔并发弥漫性腹膜炎伴有肠麻痹者,应行胃肠减压,目的在于抽吸上消化道所分泌的液体,以减轻腹胀,并为灌入中药准备条件。3.抗生素应用:腹膜炎体征明显,或中毒症状较重,可选用广谱抗生素。(二)手术疗法西医治疗急性阑尾炎的原则是早期行手术治疗。对急性单纯性阑尾炎还可经腹腔镜行阑尾切除。(三)针刺疗法可作为辅助治疗,具有促进肠蠕动,促使停滞物的排出,改善血运,止痛、退热,提高人体免疫机能等作用。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ibhjw.com/kjschl/1352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