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骨关节炎的推拿治疗   

  .概述

  膝关节骨关节炎,名称多样,有称作退化性或老年性关节炎的,有称为增生性关节炎的。

  2.病因病机

  ⑴老年性骨质退行性改变,属原发性,多见于50岁以上,膝关节劳损多的老年人。

  ⑵膝关节畸形,如膝内、外翻者,或膝关节部位骨折者,造成关节受力不均或关节面不光滑,加速骨质退变,属继发性。

  .临床表现   ⑴膝关节的疼痛:起病缓慢,大多数病人在膝关节遭受一次轻微损伤或感受风寒湿之后才有疼痛出现,或无任何诱因,感到膝部酸痛,主动屈伸膝关节时,髌骨下摩擦感,之后逐渐加重,上、下楼梯,久坐站立时疼痛明显,稍活动后减轻,但劳累后加重,重者入夜痛甚,可影响睡眠。   ⑵肿胀:早期一般无明显肿胀,多于不严重的外伤后引起关节肿胀,疼痛。休息~2个月症状自然消退,有时可反复发作。

  ⑶功能障碍:早期病人无明显功能障碍,晚期可出现显著的活动受限。

  ⑷随病情发展,可见关节粗大,股四头肌萎缩。

  ⑸于髌骨周围,侧副韧带处可找到压痛点。

  ⑹X线:早期X线片常为阴性,以后可见关节边缘部胫骨髁间嵴有明显骨刺形成,关节腔狭窄。其狭窄常是不一致的,内侧的狭窄常较重。关节面硬化明显,软骨下有时可见小的囊性改变,多为圆形,囊壁骨致密,有时可见关节内游离体或钙化斑。

  4.治疗

  ⑴仰卧位,膝关节伸直,以法在髌上方操作,以指揉或掌揉法在髌下,内、外侧操作5分钟。

  ⑵拔伸屈膝法:患者仰卧位,膝关节曲屈90°左右,助手固定住大腿,医者双手握住踝关节先做对抗牵引半分钟左右之后,在保持牵引力的同时左右扭动2~次,然后将膝关节尽量屈曲,再恢复至膝关节屈曲90°位,可行2~遍,最后一遍在保持一定牵引的情况下,助手慢慢放松,使患膝完全伸直。

  ⑶用拿法拿股四头肌及小腿后侧肌肉~5遍,搓揉膝。

  其他:中药外敷。

膝骨关节炎的推拿疗法

膝骨关节炎又称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为临床常见疾病,多发生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

此病属祖国医学“骨痹”范畴,现代医学认为,该病早期是一种非炎症性疾病,晚期则表现为非细菌性炎症。

膝骨关节炎的成因以往多认为是老年关节退行性改变的结果,近年来对关节炎的研究结果表明,关节应力失衡是引起本病的重要因素,其病始于关节软骨。人体的关节软骨面有一定的力学负重范围,由于损伤,关节内病变及风、寒、湿邪侵袭造成关节不稳,打破了这种均衡,因而发病。临床可见膝关节肿大、疼痛、活动受限,X线拍片显示膝关节骨质增生或骨刺形成,关节间隙内有大小不等、数目不一的游离体等。

目前各类药物治疗本病的疗效尚无突破性的进展,而采用按摩手法可以纠正膝关节由于退变、损伤、劳损造成的关节不稳,促进关节周围的气血循环,从而达到舒筋通络、松解关节软组织的挛缩变性、消肿镇痛的目的。

()取仰卧位,家人用拇指指腹端自上而下旋推其患侧膝关节周围5分钟。

(2)取仰卧位,家人立其患侧,一手患者髌骨外侧缘,一手握患肢踝部,屈伸膝关节十数次,直至完全屈曲膝。

()取仰卧位,家人将其患侧膝关节屈曲至90度,小腿内旋或外旋,摇转2~次,然后伸直,继而屈曲,使足跟与臀部接触。

(4)取仰卧位,家人用拇指指端按压患肢阴陵泉、血海、足三里穴各分钟,以有酸胀感为度。

(5)取仰卧位,患侧膝关节屈曲,下肢肌肉放松,家人用两手拇指横放于膝关节两侧膝眼处,其余四指置于膝关节外后方,两手拇指沿膝眼,用适当力量作向心性摊挤,然后两拇指再沿膝关节间隙自前向后推挤,重复操作0遍。

 

膝侧副韧带损伤的推拿疗法

膝侧副韧带损伤的推拿疗法,于膝关节周围施以散法、搓法。

  .病人仰卧,膝关节尽量伸直,医者立于患膝外侧用掌揉或指揉法在痛点及周围操作5~0分钟。

  2.内侧副韧带损伤者,施于盘膝法。

  病人坐于床边,双腿自然下垂,助手坐于病人背面,医者半蹲于患者对面,一手拇指压在痛处,其余四指扶住膝关节前外侧,另一手握住踝上方,在牵拉拔伸下做环摇法6~7次,然后术者站起,拔直膝关节,扶膝之手置于膝关节内侧,快速屈曲膝关节,使患侧足部置于健膝之上,扶膝之手以拇指按揉捋顺痛点,之后另一手将膝关节拔伸,施一次复一次。

  .外侧副韧带损伤者

  患者侧卧于床上,患肢在上,医者立于其前,一手拇指压在痛处,其余四指置于膝关节前内侧,另一手握住踝上方,在牵拉拔伸情况下做环摇法6~7次,在保持拔伸情况下,扶膝之手拍击膝后侧,握踝之手将患肢屈膝屈髋,使足跟近臀,扶膝之手以拇指按、揉痛点及捋顺法数次,另一手将患肢拔伸,施一次复一次。

  4.于膝关节周围施以散法、搓法。

  5.调护:损伤轻者,于伤后二、三天鼓励患者锻炼股四头肌。

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的推拿疗法

膝关节负重大,其滑膜面积在全身关节是最大的,膝关节关节囊的内层为滑膜组织。

  .概述

 滑膜有着丰富的血管,滑膜细胞分泌滑液,营养关节软骨,润滑关节,减少摩擦,散发关节活动时所产生的热量。

  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是指膝关节损伤后滑膜的无菌性炎症,临床上分为急、慢性两种。

  2.病因病机

  ⑴急性滑膜炎,多因膝关节急性损伤,如扭伤、挫伤、骨折、暴力打击等引起,滑膜充血、渗出、水肿,可造成关节囊积液、血肿。

  ⑵慢性滑膜炎,一般由急性创伤性滑膜炎失治转化而成。或由其他慢性劳损,如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刺激滑膜产生炎性渗出,滑膜粘连增厚而成,临床上多属风寒湿三邪所致的痹证范畴。

  .临床表现

  ⑴急性损伤者有明显的外伤史,慢性者,多见于老年人,或膝关节畸形者,如膝内或外翻者。

  ⑵疼痛、肿胀:急性者,疼痛多剧烈,膝关节肿胀,一般多在伤后即刻或伤后~2小时出现,皮温增高,皮下可有瘀血斑。慢性者,疼痛多缓,可表现为膝关节沉重不适,酸痛,可呈进行性加重,肿胀多不明显,无皮下瘀斑。

  膝关节积液多者可见浮髌试验(+),病人仰卧,膝关节伸直,股四头肌完全放松,使髌骨能向两旁随意活动。检查者一手压住髌上囊,使积液流入关节腔,另一手食指尖轻柔而快速地点压髌骨,即能感到髌骨的上下浮动。

  ⑶功能受限:关节活动受限,屈伸活动时疼痛可明显加剧,慢性损伤者在被动运动时可无明障碍。

  4.治疗

  急性创伤性滑膜炎不宜手法治疗,积液严重者应抽取积液。

  慢性者:要救病求本,针对病因,如劳损者应去除劳损诱因,畸形者,可作关节矫形。

  手法治疗与膝关节骨关节病相同。

  5.注意:股四头肌锻炼。

踝关节韧带损伤的推拿疗法

踝关节由胫腓骨下端与距骨所构成,其内外两侧有副韧带加强。

  .概述

内侧副韧带又称三角韧带,起于内踝,止于舟骨、距骨及跟骨。外侧副韧带有三条,均起于外踝,腓距前韧带止于距骨前外侧,腓跟韧带止于跟骨外侧,腓距后韧带止于距骨后外侧。

  踝关节解剖特点:外踝比内踝长,内侧韧带比外侧韧带坚强,所以外侧韧带比较容易受损,临床以外侧韧带损伤多见。

  2.病因病机   多因在不平的路面行走、跑步、跳跃,或下楼梯时,踝跖屈位足突然向内或外侧翻转所致。

  .临床表现

  ⑴疼痛:外伤后,可当即出现疼痛,也可在休息后出疼痛,疼痛部位局限,活动时疼痛加重。

  ⑵肿胀,伤后两小时左右出现肿胀,可有程度不一,皮下瘀血斑。

  ⑶活动受限。

  ⑷压痛点:内翻造成外侧韧带损伤,压痛点多在外踝前、下、后方。外翻造成内侧韧带损伤,压痛点多在内踝前、下、后方。

  踝扭伤严重者,极易造成内或外踝撕脱性骨折,外踝前下方为第五跖骨基底部,内翻损伤时,第五跖骨基底部易造成骨折,必要时拍X线片。

  4.治疗

  急性期,肿胀严重者,可外敷七厘散,内服云南白药等。急性期过后以手法治疗为主。

  ⑴医者坐于患者对面,指揉法于局部操作5~0分钟。

  ⑵拔伸摇晃、屈曲:

  外侧韧带损伤:患者侧坐床边或侧卧位,外踝向上,助手固定患肢小腿下端。医者双手分握足跟及跖骨,拇指扣按痛点,相对用力拔伸,作踝关节摇法,再用力将足跖屈内翻,随后迅速外翻背屈,按痛点之手同时施以捋顺法。   内侧韧带损伤者,其治疗手法同上,只将内、外翻方向相反即可。

  ⑶局部轻柔。

  其他治疗:中药外敷,绷带固定,外侧韧带损伤者应外翻固定,内侧韧带损伤者应内翻固定,以减少损伤韧带的张力。

踝管综合征的推拿疗法

踝管综合征,又称跖管综合征,是指胫神经或其分支经过胫骨内踝后面屈肌支持带下面的骨纤维管时,受压而引起的证候群。

  .概述

  踝管位于内踝后下方,其浅面为分裂韧带(起于内踝尖,向下向后止于跟骨),深部为跟骨、距骨和关节囊。管内有肌腱(由前外向后内依次为胫后肌腱、趾长屈肌腱和长屈肌腱),血管(胫后动、静脉)和神经(胫后神经及其分支;足跟及外侧足底神经,内侧足底神经)。    2.病因病机

  ⑴外伤后,踝管内肌腱因摩擦而产生腱鞘炎,腱鞘肿胀,跖管内容积增大,而形成踝管相对狭窄,产生胫后神经受压症状。

  ⑵骨折后骨痂形成或骨刺造成管腔狭窄。

  .临床表现

  ⑴疼痛:表现不一,早期常因行走、站立过久而出现内踝后部不适。随病情发展,患者可诉足跖面烧灼或针灸感,活动后加重,但休息时亦可有疼痛,甚至从睡眠中痛醒。疼痛偶尔可向小腿内侧放射,但一般不超过膝,部分病人可有足跟、足底麻木,重者可见足趾皮肤干燥,汗毛脱落及足部肌肉萎缩。

  ⑵检查:A.轻叩或按压内踝后方疼痛麻木加重。B.足背屈外翻,甚至直腿抬高时,足底跖面亦有疼痛及麻木感。C.足底感觉减退或消失。其范围:内侧神经受压者表现为内三个半趾、跖;外侧神经为外侧一个半趾;足跟支为足跟内侧,两点辨别能明显降低。

  4.治疗

  ⑴点、按阴陵泉、三阴交、太溪、照海等穴。

  ⑵在内踝后部做指揉法,0分钟左右。

  ⑶患者侧卧,患肢在下,医者一手拿足跟,一手拿足跖,拇指叩住痛点,拔伸情况下做晃摇外翻6~7次,然后拇指自踝管远端向近端捋顺,施一次复一次。

  其他:局部封闭。

踝关节扭伤的推拿疗法

踝关节扭伤,多因踝关节过度内翻、外翻造成,轻者韧带捩伤或部分撕裂,重者韧带完全断裂,或伴内外踝的撕脱骨折及脱位。

踝关节由胫腓骨下端和距骨构成,两侧有韧带加强,其内侧韧带亦称三角韧带,较坚韧,外侧韧带比较簿弱。踝关节扭伤,多因踝关节过度内翻、外翻造成,轻者韧带捩伤或部分撕裂,重者韧带完全断裂,或伴内外踝的撕脱骨折及脱位。

本病多发生在青壮年人,因在凹凸不平的路面上行走,或下台阶、下楼梯踏空,或跳跃不慎等原因,使踝关节突然向内或向外翻转,内外侧副韧带受到强大的张力作用或向外翻转,内外侧副韧带受到强大的张力作用而受损伤,损伤后踝关节明显肿胀疼痛,前下方压痛,皮肤可见大片瘀斑,如伴有撕脱骨折或脱位者,患者不能行走。

按摩治疗踝关节损伤的原则是消肿止痛,活血化瘀,松肌解痉。但在伤后24小时内一般不主张按摩,以免加重出血。

()取坐位,用拇指指腹端按揉患部及其四周,再自外踝经小腿外侧按揉至阳陵泉穴5遍,以丘墟、悬钟、阳陵泉穴为重点,以有酸胀感不度。

(2)患者坐于床上,患肢屈曲,一手捏住胫骨前下部,固定足跟,另一手握住足前部,摇动旋转踝关节分钟。

()取仰卧位,一手握其足跟,一手握其足掌(图7-9),用力牵引,然后再做背伸跖屈动作,并摇晃踝关节。

(4)取仰卧位,左手按压其踝部,右手拇指、示(食)指指腹逐个捻足趾(图7-20),然后用拇指指腹沿足背直推,以皮肤微红为度。

(5)取仰卧位,用禅推法自局部向四周外推2分钟。

(6)取仰卧位,两下肢伸直,小腿下垫一棉枕,足跟呈中立位,家人立于患肢一侧,用双手拇指分别置于小腿后下方跟腱两侧,自上而下均匀直推至跟骨粗隆,重复进行5遍。

跗跖关节扭伤的推拿疗法

  .概述

  跗跖关节是由第一、二、三楔骨,骰骨与第一至五跖骨形成的一个微动关节,由背侧韧带,跖侧韧带及邻近的小韧带把它们联系在一起,临床上,外侧第4、5跗跖关节扭伤多见。    2.病因病机

  多因道路不平或跳跃,造成足踝内翻或外翻而致,一般多轻于踝关节扭伤,可造成韧带撕裂或关节错缝,外翻时多造成第一跗跖关节扭伤,内翻时多造成第4、5跗跖关节扭伤。

  .临床表现

  外伤后局部疼痛、肿胀,足部不敢用力行走,多以足跟着地,跛行。

  跗跖关节损伤部位压痛明显,内或外翻损伤处疼痛明显。

  X线:应注意第五跖骨基底部有无骨折。

  4.治疗

  ⑴第4、5跗跖关节损伤时,患者正坐,伤足伸出床边,术者位于伤肢内侧,一手拿骰骨部位,拇指扣按痛点,将其固定,一手拿第4、5跖骨,双拇指相对用力拔伸,拿跖骨之手做环摇法6~7次,在保持拔抻情况下,将跖骨内翻并跖屈,再迅速外翻并背屈,拇指同时在痛点捋顺。   ⑵第跗跖关节损伤时,患者正坐,伤足伸出,术者位于伤肢外侧,医者一手握足跗骨,拇指扣按痛点,另一手握第一跖骨,相对拔伸,拿跖骨之手做环摇法6~7次,在保持拔伸情况下,使其跖屈,拇指同时在痛点捋顺。

  ⑶跖屈挤按法:此法可用于整个跗跖关节扭伤,尤其是2~4跗跖关节。助手双手固定患足跗骨,医者双手握住跖骨,拇指扣压痛点,相对拔伸环摇,在保持牵引力的情况下使其跖屈,然后迅速背屈,双手拇指将跖骨向下戳按。

  ⑷局部轻柔。

  可口服三七付伤药片,与中药外敷等。

跟痛症的推拿疗法

  .概述

  跟痛症指跟骨后方痛及骨下方痛的统称,跟后痛以跟后滑囊炎,跟腱止点撕裂伤为主,跟下痛跖腱起点筋膜炎、跟骨下滑囊炎、跟骨脂肪垫炎多见。

  2.病因病机

  劳损、外伤、骨刺是形成本病的主要原因。

  .临床表现

  ⑴跟后滑囊炎:多发生于青壮年女性,可因穿高跟鞋,鞋的后面与跟骨之间反复摩擦而致滑囊慢性发炎,跟腱附着部位肿胀、压痛,走路时因和鞋的摩擦加重,跟骨后上方有软骨样隆起,表面皮肤红肿,触之有囊性感,压痛阳性。   ⑵跟腱止点撕裂伤:外伤或劳损,如行走长路、多次跳跃、长时间站立,使跟腱止点处过度疲劳或少量肌腱纤维撕裂,产生无菌性炎症。跟腱附着处压痛与主观疼痛,可有轻度肿胀。   ⑶跖腱起点筋膜炎(跟骨下滑囊炎、跟骨下脂肪垫带损):跖腱膜起于跟骨结节,止于跖骨头,对维持足弓有一定作用。外伤、劳损、感受风寒湿邪,如负重行走、长途跋涉、长期站立、平足等可使跖腱膜因长期处于紧张状态而发病,亦可刺激跟骨下滑囊,或跟骨下脂肪垫而产生无菌性炎症,表现足跟下或足心疼痛,行走站立时疼痛加重,可扩展至足底,跟骨结节前缘压痛明显,可牵扯患者跖腱膜疼痛加重,跟骨下滑囊炎时可于跟骨结节下触及囊性感,部分病人X线可见跟骨骨刺。

  4.治疗

  ⑴手法局部点按法,指揉法及弹拨法。⑵中药外洗。⑶局封。

足跟痛的推拿疗法

足跟痛即“跟痛症”,是急慢性损伤所引起的跟骨下滑囊炎、跟腱炎,跖筋膜劳损或跟骨骨刺而引起的足跟底部局限性疼痛,临床上40~60岁中老年者多见。

本症可由行走时足踩高低不平的路面用力过猛,足跟冲击伤而致,但多数无外伤史,这与一些中老年患者长期负重行走,跖骨下软组织受挤压损伤,炎症产物刺激末梢神经而产生疼痛,或跟骨产生骨刺,刺激跟骨结节滑囊而产生炎症有关。其主要症状为足跟痛,晨起下床行走时剧烈,活动后减轻,久行久立加重,休息后又减轻,足跟有明显压痛点,跟骨骨刺者有时可在局部触到骨性隆起。

跟痛症的治疗一般有按摩手法、封闭与手术三种。按摩通过舒筋通络,活血止痛,达到治疗目的。

()取仰卧位,家人以拇指指腹端从足跟部沿跖筋膜按揉遍。重点按揉在申脉、照海、然谷、太溪等穴,以有酸胀感为度。

(2)取俯卧位,患侧屈膝90度,足底向上,家人在其足跟底部,尤其是足跟的压痛点和周围施以扌衮法5分钟,再用掌擦法擦足底分钟。

()取俯卧位,家人立一侧,用两手拇指推跟腱及两侧至足底,可用重手法,反复数十次。

(4)取俯卧位,家人从其患肢小腿腓肠肌起至跟骨基底部,自上而下抚摩揉捏分钟;再用禅推法自上而下推遍,重点在三阴交、中封、太冲、照海、昆仑、申脉等穴,以局部有热胀轻松感为度。

(5)取俯卧位,足心向上,摸准骨刺部位压痛点,一手握住踝部,使之固定,一手用掌根由轻而重拍击压痛点5次,再用掌擦法擦足跟部分钟。

摘抄:《按摩大全》

今日热点推荐,必看!

告诫大家!生殖能力较强的男性,通常存在以下五个共性!

劝告大家!“体内有癌,小便先知”,小便如果有“个表现”,癌细胞或已入侵

劝告大家!高血压的罪魁祸首不是盐!而是它,该忌口了!

告诫大家!身体这里“痒”,是“短命”的征兆,一个不占的人,更容易长寿!

告诫家人!五种食物,或含寄生虫超标,少碰为妙!看看有你爱吃的吗?

劝告大家!外阴图揭秘女人要保养好自己的外阴健康

转告父母!农村被埋没的四种野菜,比蒲公英好00倍,还是抗癌菜!

提醒大家!吃个它,相当于吃0个猕猴桃,50个苹果,可惜0人里有9人不懂!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ibhjw.com/kjscby/13323.html
------分隔线----------------------------